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丹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主產于四川、安徽、江蘇、山西、河北等地。

  • 中藥名稱丹參

  • 中藥學名(拉丁名)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 別 名郄蟬草、赤參、木羊乳

  •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

  • 唇形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四川、安徽、江蘇、山西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莖。(《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地

主產于四川、安徽、江蘇、山西、河北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曲,有的分枝并具須狀細根,長10-20cm,直徑0.3-1cm。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松,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斷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心、肝經。(《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10-15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中國藥典2020》)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紅棕色。石細胞類圓形、類三角形、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也有延長呈纖維狀,邊緣不平整,直徑14-70μm,長可達257μm,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物。木纖維多為纖維管胞,長梭形,末端斜尖或鈍圓,直徑12-27μm,具緣紋孔點狀,紋孔斜裂縫狀或十字形,孔溝稀疏。網紋導管和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1-60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超聲處理15分鐘,離心,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丹參酮ⅡA對照品、丹酚酸B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分別含0.5mg和1.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6:4:8:1:4)為展開劑,展開,展至約4cm,取出,晾干,再以石油醚(60-90°C)—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展至約8cm,取出,晾干,分別在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后惡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jié)頰疼:丹參(去蘆)不以多少,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經脈不調食前,冷熱勞無時。(《婦人良方》丹參散)
2.治經水不調:紫丹參一斤,切薄片,于烈日中曬脆,為細末,用好酒泛為丸。每服三錢,清晨開水送下。(《集驗拔萃良方》調經丸)
3.治經血澀少,產后瘀血腹痛,閉經腹痛:丹參、益母草、香附各三錢。水煎服。
4.治腹中包塊:丹參、三棱、莪術各三錢,皂角刺一錢。水煎服。
5.治急、慢性肝炎,兩脅作痛:茵陳五錢,郁金、丹參、板藍根各三錢。水煎服。(③方以下出《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6.治妊娠胎墮,下血不止:丹參十二兩,細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千金方》)
7.治心腹諸痛,屬半虛半實者:丹參一兩,白檀香、砂仁各一錢半。水煎服。(《醫(yī)學金針》丹參飲)
8.治腰髀連腳疼:杜仲八兩,丹參五兩,獨活、當歸、芎勞、干地黃各四兩。上六味切,以絹袋盛,上清酒二斗債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蕪荑。(張文仲)
9.治神經衰弱:丹參五錢,五味子一兩。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10.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丹參半兩,鼠糞三七枚(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漿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丹參散)
11.治婦人乳腫痛:丹參、芍藥各二兩,白芷一兩。上三味,以苦酒漬一夜,豬脂六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敷之。(《劉涓子鬼遺方》丹參膏)
12.治陰疼痛或腫脹:丹參一兩,檳榔一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蘹香子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圣惠方》丹參散)
13.治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參半兩,銼,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熱酒調下二錢。(《圣惠方》)
14.治風熱,皮膚生瘖癍,苦癢成疥:丹參四兩(銼),苦參四兩(判),蛇床子三合(生用)。上藥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七升,去滓,乘熱洗之。(《圣惠方》丹參湯)
15.治熱油火灼,除痛生?。旱藘桑瑒v,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瘡上。(《肘后方》)

中藥炮制

丹參:除去雜質和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酒丹參:取丹參片,照酒炙法(通則0213)炒干。(《中國藥典2020》)

毒性

丹參水提乙醇溶解部分,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的LD50為80.5±3.1g(生藥)/Kg。小鼠每日灌胃2%丹參酮混懸液0.5ml,連續(xù)14d,大鼠每日灌胃2.5ml,連續(xù)10d,也未見毒性反應。(《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北藥、 淮藥、 川藥

相關論述

1.陶弘景:丹參,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云微寒,恐為謬矣。
2.《綱目》:丹參,按《婦人明理論》云,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后,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窮、芍藥故也。
3.《本草經疏》: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云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則似菲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yǎng)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又決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家氣血凝滯,則為癥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濕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痹;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嗄苄?,溫能散,故又主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yǎng)血之驗也。北方產者勝。
4.《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血之證,或沖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產后失調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滯而百節(jié)攻疼,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結而寒熱無時,或癥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沖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勞,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后,皆可常用。
5.《本經逢原》: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滿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滿愈,正氣復也。
6.《本草求真》: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yǎng)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癥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癥,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yǎng)神定志也。
7.《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產后要藥。設經早或無血經停,及血少不能養(yǎng)胎而胎不安,與產后血已暢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說,并以其有參之名而濫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則四物湯原治血分受病之藥,并非補血之方,石頑先生已辨之矣。至補心之說,亦非如枸杞、龍眼,真能補心之虛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動則神不安,丹參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則心得其益矣。凡溫熱之邪,傳入營分者則用之,亦此義也。若邪在氣分而誤用,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
8.《本草正義》:丹參,《本經》謂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誤,繆仲醇亦疑之,至張石頑乃改作微溫。
9.《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10.《吳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別錄》:養(yǎng)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邢留熱,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漬酒飲之,療風痹。
13.《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
14.《日華子本草》:養(yǎng)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jié)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15.《滇南本草》: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
16.《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zhèn)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傳說淵源

       丹參根部呈紫紅色,民間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里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龍”。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著一種草,花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就能治愈其母親的病。阿明聽后,喜出望外,便決定去無名島采藥。村里的人聽說后,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決定出海上島采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著高超的駕船技術和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沖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于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后,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后,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后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原標題:丹參
詞條標簽:丹參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