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蟾酥(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蟾酥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凈,擠取耳后腺和皮膚腺的白色漿液,加工,干燥。主產(chǎn)于河北、四川、湖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 中藥名稱蟾酥

  • 中藥學名(拉丁名)BUFONIS VENENUM

  • 別 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癩蛤螞漿

  • 所屬功效類 開竅藥

  • 動物藥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河北、四川、湖南、山東

來源

本品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河北、四川、湖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入藥部位

動物

采收加工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凈,擠取耳后腺和皮膚腺的白色漿液,加工,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棕褐色或紅棕色。團塊狀者質(zhì)堅,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角質(zhì)狀,微有光澤;片狀者質(zhì)脆,易碎,斷面紅棕色,半透明。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有毒。歸心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解毒,止痛,開竅醒神。(《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癰疽疔瘡,咽喉腫痛,中暑神昏,痧脹腹痛吐瀉。(《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孕婦慎用。(《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潮。(《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斷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1小時,濾過,濾液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固體少量,滴加硫酸數(shù)滴,即顯藍紫色。
2.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甲烷5ml,浸泡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顯藍紫色,浙變?yōu)樗{綠色。
3.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于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蟾酥對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對照品、華蟾酥毒基對照品,加乙醇分別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三氯甲烷—丙酮(4:3: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綠色及一個紅色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1.治疔腫:蟾酥一枚,為末,以白面和黃丹丸如麥顆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濟生方》蟾酥丹)
2.治疔黃及一切惡瘡:蟾酥、輕粉各-錢,以川烏、蓮花蕊、朱砂各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錢,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糊丸菀(豌)豆大。每服一丸,病重者二丸,生蔥三五莖搗爛,包藥在內(nèi),熱酒和蔥送下,取汗。(《玉機微義》蟾酥丸)
3.治內(nèi)疔:蟾酥,職時用桑葉一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病勢重者用二粒,輕者用一粒,著病人舌內(nèi)噙化,化后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臟腑利數(shù)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4.治發(fā)背癰疽,無名腫毒,惡毒療瘡:蟾酥二錢,血竭二錢,蝸牛廿個(瓦上焙干,肉殼俱用),銅綠二分半(與上三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二味同研),朱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上為細末,用人乳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搗蔥二根令爛,裹藥三丸在內(nèi)吞下,熱酒送之。(《古今醫(yī)鑒》化生丸)
5.治時邪癘毒,爛喉丹痧,喉風喉癰,雙單乳蛾諸癥,茶湯不能進者;并治疔瘡對口,癰疽發(fā)背,腸癰,腹疽,乳癰,乳巖,一切無名腫毒;兼治小兒痰急驚風,肺風痰喘危在頃刻:關西黃一錢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燒酒化),上辰砂一錢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當門子一分五厘。上藥共研細末,米漿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視病勢輕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6.治喉痹:皂角、草烏頭各等分。研細末,用蟾酥調(diào)合為小丸(小豆大)。每研一丸,點患處。(《吉林中草藥》)
7.治瘡瘍焮腫木硬:蟾酥、麝香各一錢。各同研極細,以兒乳汁調(diào)如泥,入磁合內(nèi)盛,干,不妨,每用少許于腫處,更以膏藥敷之,毒氣自出,不能為瘡,雖有瘡亦輕。(《素問病機保命集》針頭散)
8.治一切惡瘡:蟾酥、干胭脂、輕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錢,百草霜不問多少。上為細末,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蔥一根,刀剖開,將藥包裹在里,用生絲線縛,文武火燒蔥熟,將蔥帶藥,口內(nèi)嚼碎溫服,用衣服蓋之,汗出為效。(《普濟方》蟾酥托里丸)
9.治癰疽初起,木腫作痛,皮色不紅者:酥片一錢,蝎尾四錢。甲片、蜈蚣、藤黃、雄黃、乳香、沒藥、川烏各二錢,草烏一錢,銀朱二錢,麝香三分。研極細末,摻膏藥內(nèi)貼。(《藥籨啟秘》蟾酥散)
10.治瘰疬:蟾酥如大豆許,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處,再研,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或二、三丸,納入針竅中。如膿未盡,再用數(shù)丸,以膿盡為度。(《醫(yī)學正傳》蟾酥膏)
11.治腫毒:蟾酥、石灰各等分。和勻成小餅,貼瘡頭上,以膏蓋之即破。(《經(jīng)驗廣集》蟾靈膏)
12.治牙痛:蟾酥一字(湯浸,研)。上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圣惠方》)
13.治風蛀諸牙疼痛:蟾酥少許,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燒焦)。上共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處,風牙塞牙縫中,吐涎盡。(《景岳全書》蟾酥膏)
14.治破傷風?。后杆侄X(湯化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兩。為末,合搗丸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圣惠方》)
15.治小孩子疳瘦:蟾蜍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藥性論》)

中藥炮制

蟾酥粉:取蟾酥,搗碎,加白酒浸漬,時常攪動至呈稠膏狀,干燥,粉碎。每10kg蟾酥,用白酒20kg。(《中國藥典2015》)

藥理作用

1.強心作用:蟾毒配基類和蟾蜍毒素類化合物均有強心作用,但蟾毒配基類化合物作用更為明顯,其化學結構與強心作用有一定的關系。對貓離體心臟乳頭肌標本,蟾毒靈及日蟾毒它靈的強心作用的最低有效濃度為10(-8)g/ml;脂蟾毒配基、華蟾毒精的強心作用的最低有效濃度為10(-7)g/ml。華蟾毒與化蟾毒精的作用相似,以適宜濃度灌注蛙心,可使其停止于收縮期,給麻醉貓、狗靜脈注射引起心博減慢,收縮振幅變大,心律不整,繼而心動過速而死亡;在麻醉狗所得的心電圖呈現(xiàn)P-R間期延長、心室率變慢、異性節(jié)律、期外收縮、束枝傳導阻滯、T波變平或倒置,繼而室性心動過速,室性纖維而死亡;認為蟾毒配基對心臟的作用系通過迷走神經(jīng)中樞或末梢,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肌,與洋地黃相比,可能因無糖基存在,蟾毒配基與蟾毒的強心作用較弱并缺乏持久性,因此無積蓄作用,亦有報告精氨酸能延長其強心作用。六神丸的強心作用提示,它能加強心肌功能,隨著劑量的變化而呈現(xiàn)反向轉(zhuǎn)向的調(diào)節(jié)效應,對改善局部組織和修復是有益的。實驗證明,蟾毒配基及蟾毒的強心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增大心肌收縮力,增加心博出量,減低心率,消除水腫與呼吸道困難。在日本它主要作為呼吸興奮劑用于臨床,而在我國以興奮呼吸、升壓藥物用于臨床。它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不是反射性的,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的結果,多數(shù)認為蟾毒配基能加強心肌收縮力是由于蟾毒配基抑制心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從而使心肌細胞內(nèi)的Na+濃度相對增高,鈣離子則通過 Na+-Ca2+交換而進入心肌細胞、結果使心肌收縮力加大。亦有實驗證明,蟾酥能增加人體單核白細胞的環(huán)磷腺苷的水平,而由于環(huán)磷腺甙的增加,提高心肌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在磷酸化酶激酶的作用下,使無活性的磷酸化酶b轉(zhuǎn)變成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因此促進糖元分解,促使產(chǎn)生更多的ATP,ATP作為心肌收縮的原動力,使心肌充分發(fā)揮作用。
2.對Na+、K+ -ATP酶抑制作用:蟾蜍皮膚分泌液對Na+、K+ -ATP酶有強烈的抑制作用,這是由于Na+ K+ -ATP酶位于細胞膜上,Na+在膜內(nèi)側與酶結合,促進酶與ATP反應、使酶在膜內(nèi)側磷酸化,這時酶產(chǎn)生構象變化,與鈉結合的部位轉(zhuǎn)向膜外側;磷酸化的酶對Na+親和力降低,而對K+親和力增高,因而在膜外側釋放Na+,而與K+結合:K+與磷酸化的酶結合后,促進酶的脫磷酸化,因而酶的構象又產(chǎn)生變化,與K+結合的部位轉(zhuǎn)向膜內(nèi)側,使K+在膜內(nèi)側被釋放。這樣,在Na+、K+、Mg2+的參與下,Na+被排出,K+被帶入細胞,其反應可以表示如下:ATP+酶 Na+、Mg2+酶-p+ADP;酶-P+H2O K+、Mg2+ 酶+Pi而蟾蜍皮膚的分泌液對Na+、K+ -ATP酶的作用在于酶的磷酸化中間物(酶-P),其分泌液中的蟾毒配基或蟾蜍毒素類化合物與K+競爭性與酶-P結合,而酶-P與蟾毒配基或蟾蜍毒素結合后,不再與K+結合,因而使酶-P穩(wěn)定,不易水解,使Na+、K+ -ATP酶不能發(fā)揮正常的作用,其活性受到抑制。用蟾毒配基和蟾蜍毒素對腸鼠的Na+、K+ -ATP 酶的抑制作用進行了實驗。此外,除強心作用外,蟾酥的表面麻醉作用的機理也可能與它們抑制Na+、K+ -ATP酶有關。
3.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作用:蟾酥在短暫的降壓之后引起血壓升高,實驗證明,短暫降壓作用是由于對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而升壓作用則系直接作用于心肌。脂蟾毒配基、蟾毒靈及華蟾毒精等都具有顯著的呼吸興奮和升壓等中樞興奮作用,其中尤以脂蟾毒配基臨床上已作為呼吸興奮劑使用,商品名Respigon。脂蟾毒配基對小鼠的半數(shù)驚厥劑量(CD50)及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10.52mg/kg及20.80mg/kg(LD/CD=1.98),脂蟾毒配基的LD/CD值比其它呼吸興奮劑如尼可剎米、戊四氮及山梗菜堿等為大。脂蟾毒配基對病人的呼吸中摳及血管運動中樞有直接的興奮作用,還有強心、升高血壓,且作用迅速持久,臨床上用于中毒、溺水、昏迷引起的呼吸衰竭、休克、呼吸困難及氣逆等。
4.升壓作用:以前認為蟾酥的升壓作用主要來自于蟾酥的強心作用,即對心臟的直接作用,現(xiàn)在認為蟾酥的升壓作用主要來自于周圍血管的收縮,部分來自它的強心作用。從蟾毒色胺靜脈注射能提升血壓,局部應用時對血管無收縮作用這一點來看,說明其作用是通過兒茶酚胺的釋放來實現(xiàn)的。另有實驗表明,蟾酥與山莨菪堿適當合用,血管阻力基本不變,血壓仍然升高,同時才可使脈壓變大。提示升壓作用除血管因素外,還可能與每搏輸出量有關。
5.局麻作用: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試驗,作用比狄卡因慢而持久,其中以蟾毒靈局麻作用最強,較可卡因大30-60倍,且無刺激作用,華蟾毒精及華蟾毒它靈約為蟾毒靈的1/6;日蟾毒它靈約為1/20。0.1-0.5%華蟾毒精溶液局部應用能引起舌頭麻木;其局麻作用點可能為感覺神經(jīng)末梢感受器,對神經(jīng)纖維作用很弱,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的存在和C3位的羥基對局麻似是必需的。蟾酥水劑表面麻醉的最低有效濃度為0.5%,其麻醉時間比同濃度的狄卡因強1倍。局麻作用機理與肌細胞的緩慢除極和釋放乙酰膽堿的機理有關。
6.抗腫瘤與抗幅射作用:蟾毒內(nèi)酯類物質(zhì)對小鼠肉瘤180、兔BP瘤、子宮頸癌14、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在機體能抑制人的顴上下頜未分化癌、間皮癌、胃癌、脾肉瘤、肝瘤等腫瘤細胞的呼吸。延長患精原細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試管中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據(jù)實驗報告,華蟾素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對小鼠肝癌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蟾酥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化療和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對已下降者應用蟾酥可回升,且不再下降。蟾酥制劑具有類似腎上腺素作用,能增強機體對放療和化療的耐受力,對X線局部照射有保護作用,可能是本品抗腫瘤的重要機制之一。蟾毒配基的抗腫癌作用,以嚏根草甙元-3醋酸對大鼠W256抑制率達75%,但治療指數(shù)低;利用美蘭氏試管法與細胞呼吸器法,研究了蟾酥與蟾皮制劑對體外白血病細胞的作用,觀察到能抑制糖酵解和細胞呼吸過程。另有報道從植物分離出與蟾毒內(nèi)酯結構相似的強心甙和甙元對Hala-S3腫瘤細胞和烏本甙對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這種抗腫瘤作用認為是抑制Na+ -K+ -ATP酶使細胞內(nèi)K濃度下降,從而不能維持核酸合成所必需的K濃度所致。有人通過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試驗,E-花環(huán)形成細胞(E-RFC)試驗,聚集IgG抑制 E一RFC恢復試驗以及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試驗,發(fā)現(xiàn)蟾酥制劑具有增高小鼠脾臟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活性率,促進巨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濃度等作用。此種增加B細胞作用,可能是蟾酥抗腫瘤的重要機制。蟾酥水溶性總成分,體外培養(yǎng)下對惡性神經(jīng)膠質(zhì)瘤細胞1μg/ml濃度時仍有抑制作用。10μg/ml濃度以上對中國金倉鼠惡性轉(zhuǎn)化細胞系(BHLB4)有明顯抑制作用。1μg/ml在初加入時對BHLB4細胞有抑制作用,但很快BHLB4細胞就適應生長。急性毒性試驗 半數(shù)致死量為60.71mg,無刺激性,不溶血,亞急性毒性試驗未見病變。認為本品可能通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及肽類而起作用。本品優(yōu)于全蟾酥及其脂溶性成分,安全無毒。在臨床上對抗炎、抗結核、抗癌方面起到明顯療效,可代替全蟾酥。
7.抗炎作用:蟾酥甾醇類物質(zhì)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家兔,皮下注射蟾酥注射液9mg/kg能阻止病灶擴散,使周圍紅腫消退,抑菌效果明顯、迅速,對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qū)股匾旬a(chǎn)生耐藥性的化膿性疾患,本品亦有抑制效果。用甲醛液濾紙片法觀察到蟾酥有抑制肉芽形成的效果,其皮下注射的半效抑制量(ID50)為159mg/kg,醋酸氫化可的松的ID50為35.7mg/kg 對受醋酸刺激的組織血管通透性亢進有抑制作用。強心配糖體可使血管收縮,故對燒傷及其它創(chuàng)傷,與抗感染藥合用,可收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并能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減少炎性滲出,有益于消除腫脹,是否與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而改善其功能有關,尚需進一步研究。另據(jù)報告,蟾酥制劑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細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已知被激活的巨噬細胞和處理抗原,又能直接殺死細菌和抑制細菌生長。
8.對平滑肌的作用:蟾酥能收縮冠狀動脈血管,減少冠脈血流量,能興奮腸管平滑肌,使其收縮振幅增大,頻率加快,阿托平與嗎啡可對抗此種作用;蟾毒精類(Bufagins)和水溶性吲哚胺類化合物能興奮兔、豚鼠離體腸管和子宮平滑肌,用國產(chǎn)蟾酥制劑作抗炎試驗時,曾使孕兔流產(chǎn),蟾酥水提液對豚鼠在體和離體支氣管均呈收縮作用,但蟾蜍季胺對狗支氣管無影響。蟾蜍甙元能使橫紋肌興奮,蟾蜍靈能部分的桔抗鎂離子的神經(jīng)肌阻斷作用,蟾蜍特尼定引起硅腹直肌收縮作用的強度,出現(xiàn)膜電位的改變,故為直接作用。
9.對心肌缺血的影響:體外實驗說明,蟾酥可使纖維蛋白原液的凝固時間延長,其抗凝血作用與尿激酶類似,可使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化,從而增加冠狀動脈灌流量。蟾酥對血栓形成導致的冠狀血管狹窄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臟障礙,能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心肌供氧。蟾酥制劑和毒毛旋花子甙K均能增進麻醉犬的心肌收縮力及作用時間,在給藥早期,蟾酥組中各項參數(shù)上升率比毒K組明顯提高,結果提示蟾酥對心肌具有雙重正性變力效應。實驗結果表明,蟾酥對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護作用,故可用于血栓誘發(fā)的缺血性心臟障礙的預防和治療。
10.抗病原微生物:實驗報告甾醇類物質(zhì)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家兔,皮下注射蟾酥注射液能阻止病灶擴散,使周圍紅腫消退,抑菌效果明顯、迅速,對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qū)股匾旬a(chǎn)生耐藥性的化膿性疾患,本品亦有抑制效果。用甲醛液濾紙片法觀察到蟾酥有抑制肉芽形成的效果,對受醋酸刺激的組織血管通透性亢進有抑制作用。
11.抗內(nèi)毒素休克:以大劑量大腸桿菌內(nèi)毒素粗制品注入狗靜脈內(nèi)造成內(nèi)毒素休克。蟾酥與山莨菪鹼均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二者合用(蟾山合液)可使療效明顯提高。蟾山合液的療效可能系兩者其同作用、從而較好地抑制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減少纖維連結素消耗和改善血液流變性及紅細胞膜功能。由表5可知,在內(nèi)毒素注后1-6小時內(nèi)三個實驗組對動脈壓均有較好的恢復作用;但至9小時后僅有蟾山合液組明顯地高于鹽水組(P<0.05)。根據(jù)家兔與狗內(nèi)毒素休克實驗,無論從動物存活率、存活時間、輸液滴藥后動脈血壓維持程度以及股動脈血流速度來看,都是蟾山合液的療效優(yōu)于單純蟾酥或單純山莨菪堿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蟾酥對內(nèi)毒素休克犬的血漿纖維素與總補體的含量有明顯影響。發(fā)現(xiàn)內(nèi)毒素休克犬存活時間與纖維素的基礎水平具有非常顯著意義,內(nèi)毒素注射后10小時血漿纖維素,總補體含量均減少,其中血漿纖維素減少程度,與空白對照之間差異有顯著意義。
12.對兔疫功能的影響:動物實驗證明,蟾酥制劑具有增高小鼠脾臟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活性率,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濃度的作用。對細胞兔疫皮試、巨噬細胞活力測定、玫瑰花結試驗、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蟾酥水溶性總成分的單體分高及其免疫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有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蟾酥具有類似免疫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在于整個機體功能的調(diào)節(jié),表明本品抗結核機制似與通過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有關。但血清免疫球蛋白G及M含量變化無明顯規(guī)律性。
13.鎮(zhèn)咳作用:據(jù)動物實驗,預先皮下注射蟾蜍色胺,對5-羥色胺噴霧引起的豚鼠氣管痙攣有明顯保護作用。對于蛋清致敏的豚鼠離體子宮或回腸,蟾蜍色胺有抗過敏作用。蟾酥煎劑對小白鼠二氧化硫所致的實驗性咳嗽,有鎮(zhèn)咳作用,但祛痰效果較差。
14.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給實驗性家兔IP蟾酥,鹽水組注入前后微量分析試劑與標準均無明顯改變(P>0.05),但蟾酥注入后較注入前差異具有顯著差異(P<0.05),并且最大聚集抑制率和聚集速度抑制率都是蟾酥組高于鹽水組。這說明蟾酥對血小板聚集程度與速度均有抑制作用。國外有報道蟾酥能減輕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發(fā)生,或許也與血小板聚集釋放受到抑制有關。(《中華本草》)

毒性

蟾酥各種成分對小鼠半數(shù)致死組(mg/kg)如下:蟾酥為41.0(靜脈),96.6(皮下),36.24(腹腔)蟾蜍靈為2.2(腹腔);華蟾蜍精為4.38(腹腔);惹斯蟾蜍甙元為4.25(快速靜脈注射),15(慢速靜脈注射),14(腹腔),124.5(皮下),64(口服);蟾蜍待尼定為1.3(靜脈); 蟾蜍它靈對狗的半數(shù)致死攝接近0.36(靜脈),口服最小致死量接近0.98。靜脈或腹腔注射蟾酥注肘液,小鼠急性中毒為呼吸急促,肌肉痙孿,心跳不整,最后麻痹而死,阿托品對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腎上腺素則無。蟾酥經(jīng)煮沸后毒性大減。 中藥六神丸具強心、收縮冠狀動脈、升高血壓、抗炎及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主要與其中所含的蟾酥有關。
1.急性毒性試驗:蟾酥水溶性提取物靜脈注射 半數(shù)致死量 為60.71mg/kg。實驗誤差0.0087,平均95%可信限為60.71±2.34mg/kg。
2.亞急性毒性試驗:小白鼠40只、雌雄兼用,體重19-24g,隨機分4組,每組10只,分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為10mg/kg,25mg/kg,50mg/kg)及對照組(用無菌鹽水0.5ml/只),均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15天,各組動物在給藥期間外觀活潑,食量與大小便無異常。實驗前后各組的血紅蛋白、白細胞及淋巴細胞值僅有輕微波動,差異不顯著(P>0.05)。尿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但體重在實驗前分別為23.3±1.4、21.7±1.2、22.1±1.7、22.5±1.4;實驗后分別為27.7±1.9、23.9±3.0、26.8±2.3、27.0±2.4,各組自身相比t=2.19-6.00,P<0.05-0.01,體重增加顯著。給藥期滿后1天,全部處死解剖,肉眼觀察各組動物各臟器未見明顯異常,心、肺、肝、脾、腎、腦及腎上腺素等組織切片鏡檢亦未見任何病變。(《中華本草》)

道地性

淮藥

相關論述

①《本草經(jīng)疏》:"蟾酥,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積殺蟲、溫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氣溫散,能發(fā)散一切風火抑郁、大熱癰腫之候,為拔疔散毒之神藥,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發(fā)汗散毒藥中服者,尤不可多。""諸家咸云治小兒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嘗也,即用亦(須)煅過者。若欲內(nèi)服,勿過三厘。慎毋單使,必與牛黃、明礬、乳香、沒藥之類同用乃可。如瘡已潰,欲其生肌長肉之際得之,作痛異常,不可不知也。"

②《本草匯言》:"蟾酥,通行十二經(jīng)絡、藏府、膜原、溪谷、關節(jié)諸處。""蟾酥,療疳積,消臌脹,解疔毒之藥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滯諸疾,如積毒、積塊、積脹、內(nèi)疔癰腫之證,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③《本草求真》:"蟾酥,味辛氣溫有毒,能拔一切風火熱毒之邪,使之外出。蓋邪氣著人肌肉,郁而不解,則或見為疔腫發(fā)背、陰瘡、陰蝕、疽癘惡瘡,故必用此辛溫以治,蓋辛主散,溫主行,使邪盡從汗出,不留內(nèi)入,而熱自可以除矣。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劑,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則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雜他藥內(nèi),勿單服也。"

④《本草便讀》:"蟾酥,善開竅辟惡搜邪,惟諸閉證救急方中用之,以開其閉。然服食總宜謹慎,試以少許置肌膚,頓時起泡蝕爛;其性可知。研末時鼻聞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藥中用之。此藥止可外用,散癰疽,消疔毒,殺蟲瘡,卻有功效耳。"

傳說淵源

       在清朝康熙年間,蘇州有一家涌芬堂藥鋪,老板不僅醫(yī)術高超而深得患者信任和愛戴,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丸散膏丹和香料細藥,亦遠近馳名。
       據(jù)傳,有一次藥鋪老板帶幾個伙計上山采藥,就在準備下山的時候,突然看見附近的草叢中,有一條毒蛇正盤著一只癩蛤蟆。眼看危在旦夕,一個伙計二話不說,操起鋤頭正要動手,老板急忙上前攔住。當伙計再看時,只見毒蛇已經(jīng)渾身抽動,不一會便死去了。這是怎么回事?老板便把這只癩蛤蟆仔細看了一番,原來這只癩蛤蟆身上也長有毒腺,能分泌一種白色的毒液這就是名貴的中藥蟾酥。

原標題:蟾酥
詞條標簽:蟾酥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