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魚鰾(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魚鰾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Larimichthyus crocea (Richardson)、小黃魚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或鱘科動物鰉Huso dauricus(Georgi)、匙吻鱘科動物白鱘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等的干燥魚鰾。常年均可捕撈。捕后,剖腹,取出魚鰾,剖開,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凈,壓扁曬干或洗凈鮮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凍膠,成為“魚膠”產(chǎn)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 中藥名稱魚鰾

  • 中藥學名(拉丁名)INGLUCIES PISCIS

  • 別 名魚白、鰾、魚膠

  • 所屬功效類 補虛藥

  • 動物藥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來源

本品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Larimichthyus crocea (Richardson)、小黃魚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或鱘科動物鰉Huso dauricus(Georgi)、匙吻鱘科動物白鱘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等的干燥魚鰾。(《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入藥部位

動物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后,剖腹,取出魚鰾,剖開,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凈,壓扁曬干或洗凈鮮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凍膠,成為“魚膠”。(《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圓形薄片或紡綞形筒狀,淡灰白色、淡黃色或黃棕色,角質(zhì)狀,略有光澤。黃魚的鰾較小,鰉魚及白鱘的鰾大,并附有垂帶2條。質(zhì)堅韌,不易撕裂,裂斷處呈纖維性;氣微腥,味淡。(《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腎、肝經(jīng)。(《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

補肝益腎,養(yǎng)血止血,散瘀消腫。(《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腎虛滑精,產(chǎn)后風痙,破傷風,精神疲乏,吐血,血崩,創(chuàng)傷出血,痔瘡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0-30g;研末,3-6g。外用適量,溶化或燒灰涂敷。(《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藥禁忌

胃呆痰多者禁服。(《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蛀。(《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浸入水中略膨脹,煮沸則部分溶解。其濃水溶液,10℃下冷卻,成半固體狀。 
2.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70%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亮氨酸對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中藥配伍

1.治腎水不足,陰虛血虛之癥:魚鰾一斤(麩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兩,當歸四兩(酒洗),肉蓯蓉四兩(去鱗甲,酒洗),蓮須、菟絲子四兩(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拔萃良方》魚鰾丸)
2.治腎虛封藏不固,夢遺滑泄:黃魚鰾膠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兩(馬乳浸一宿,隔湯蒸一炷香,焙干或曬干),五味子二兩。研為細末,煉白蜜中加入陳酒再沸,候蜜將冷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下。(《證治準繩》聚精丸)
3.治產(chǎn)后抽搦強直,乃風入子臟,與破傷風同:鰾膠一兩。以螺粉炒焦,去粉,為末。分三服,煎蟬蛻湯下。(《經(jīng)效產(chǎn)寶》)
4.治破傷風,口噤,強直:魚膠燒七分,留性,研細,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不飲酒,米湯下。(《三因方》)
5.治嘔血:鰾膠長八寸,廣二寸,炙令黃,刮二錢。用甘蔗節(jié)三十五個,取自然汁調(diào)下。(《經(jīng)驗方》)
6.治赤白崩中:魚璇膠三尺,焙黃研末,同雞子煎餅,好酒食之。(《綱目》)
7.治經(jīng)血逆行:魚膠(切,炒)、新綿(燒灰)。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多能鄙事》)
8.治產(chǎn)后血暈:鰾膠燒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調(diào)服三、五錢。(《歲時廣記》)
9.治便毒腫痛,已大而軟者:魚鰾膠熱湯或醋煎軟,乘熱研爛貼之。(《仁齋直指方》)
10.治八般頭風:魚鰾燒存性,為末。臨臥以蔥酒服三錢。(《綱目》)
11.治癇癥:鰾膠(微焙,杭粉炒黃色)、皂礬(炒黃色)各一兩,朱砂三錢。共為末。每服三錢,熱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鰾風散)
12.治食道癌,胃癌:魚鰾,用香油炸酥,壓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中藥炮制

魚鰾:烘軟、切段,晾干。 
炒魚鰾:先將蛤粉炒熱,加入魚鰾,文火炒至松泡,取出,篩去蛤粉,放冷,即得。(《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本經(jīng)逢原》:鰾膠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為固精要藥。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調(diào),日服一錢匕,治痔最良,經(jīng)久痔自枯落。燒灰,治產(chǎn)后風搐,破傷風痙,取其滋榮經(jīng)脈,而虛風自息也。
2.《本草新編》:魚鰾膠稠,入腎補精,恐性膩滯,加入人參,以氣行于其中,則精更益生,而無膠結(jié)之弊也。
3.《本草拾遺》:主竹木入肉經(jīng)久不出者,取白敷瘡上四邊,肉爛即出刺。
4.《海藥本草》:主月蝕瘡,陰瘡,痔瘡,并燒灰用。
5.《飲膳正要》:與酒化服之,消破傷風。
6.《本草綱目》:鰾,止折傷血出不止;鰾膠,燒存性,治婦人難產(chǎn),產(chǎn)后風搐,破傷風痙,止嘔血,散瘀血,消腫毒。
7.《本草新編》:補精益血。
8.《本草求原》:養(yǎng)筋脈,定手戰(zhàn),固精。

原標題:魚鰾
詞條標簽: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