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貓人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貓人參為獼猴桃科植物對萼獼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的根。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或切段,曬干。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 中藥名稱貓人參

  •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ACTINIDIAE VALVATAE

  • 別 名貓氣藤、癰草、沙梨藤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獼猴桃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來源

本品為獼猴桃科植物對萼獼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的根。(《中華本草》)
本品為獼猴桃科植物鑷合獼猴桃(鑷合獼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或大籽獼猴桃Actinidia macrosperma C. F. Liang的干燥根及粗莖。(《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獼猴桃科植物鑷合獼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或切段,曬干。(《中華本草》)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趁鮮切厚片,干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性狀

根粗長,有少數(shù)分枝。商品均已切段,直徑3-5cm,長1-4cm,外皮厚0.2-0.5cm。表面紫褐色,較光滑,栓皮易成片狀剝落,脫落處顯白色粉霜。質堅硬,切面皮部棕褐色,較平坦,木質部黃白色,有細密小孔(導管),略呈同心環(huán)排列,中央髓細小,直徑約0.2cm,顆粒性。黃白色。氣微,味微辛、微苦。(《中華本草》)
對萼獼猴桃:為不規(guī)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縱裂紋,根切面皮部類白色或棕褐色,形成層類白色明顯,可見白色結晶;木部淡棕色,導管孔明顯。粗莖切面木部具放射狀紋理,可見導管孔環(huán)狀排列,髓部海綿狀,直徑1-3mm。質堅硬。氣微而特異,味微辛、微苦。
大籽獼猴桃:切面皮部棕紅色,有大量的白色結晶,木部淡紅棕色。(《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斜切或縱切塊片,直徑1-4cm,厚約至1 cm,表面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裂紋。皮部寬1-2cm,木部黃白色。偶有淡黃棕色,可見明顯管孔。有時可見中心具質松軟白色的髓部。氣微,皮部味稍苦澀,有刺舌感。(《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性味歸經(jīng)

苦、澀,涼。(《中華本草》)
辛,溫。(《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苦、澀,涼。(《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中華本草》)
解毒消腫,祛風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清熱解毒。(《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主治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熱,白帶,癰腫瘡癤,麻風病。(《中華本草》)
用于深部膿腫,骨髓炎,風濕痹痛,瘡瘍腫毒。(《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用于癰、療,膿腫,白帶,麻風病。(《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中華本草》)
30-60g。(《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30-120g。(《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貯藏保存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中華本草》)
置干燥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置干燥陰涼處。(《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中藥配伍

1.治癰、癤:貓人參鮮根45g,凌霄根9g。水煎服。
2.治白帶:貓人參鮮根60g,六月雪15g,貫眾30g,金燈藤45g。水煎服。(1-2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中藥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塊者洗凈,略浸,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灰屑。(《中華本草》)
取原藥,除去雜質,篩去灰屑。(《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治癰、癤、白帶、膿腫?!?/span>
2.《全國中草藥匯編》:“治麻風病。亦用于試治癌癥。”
3.《浙江藥用植物志》:“治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熱。”

原標題:貓人參
詞條標簽:對萼獼猴桃,貓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