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川楝子(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云南、貴州、湖北等地。以四川產(chǎn)量最大。

  • 中藥名稱川楝子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TOOSENDAN FRUCTUS

  • 別 名楝實、練實、金鈴子

  • 所屬功效類理氣藥

  • 楝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云南、貴州

來源

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云南、貴州、湖北等地。以四川產(chǎn)量最大。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2-3.2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四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nèi)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肝郁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5-1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服。內(nèi)服不宜用量過大及久服,以免引起惡心、嘔吐,甚至死亡等毒副作用。(《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黃棕色。果皮纖維成束,末端鈍圓,直徑9-36μm,壁極厚,周圍的薄壁細(xì)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果皮石細(xì)胞呈類圓形、不規(guī)則長條形或長多角形,有的有瘤狀突起或鈍圓短分枝,直徑14-54μm,長約至150μm。種皮細(xì)胞鮮黃色或橙黃色,表皮下為一列類方形細(xì)胞,直徑約至44μm,壁極厚,有縱向微波狀紋理,其下連接色素層。表皮細(xì)胞表面觀多角形,有較密顆粒狀紋理。種皮色素層細(xì)胞胞腔內(nèi)充滿紅棕色物。種皮含晶細(xì)胞直徑13-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細(xì)胞,胞腔內(nèi)充滿淡黃色、黃棕色或紅棕色物,并含細(xì)小草酸鈣方晶,直徑約5μm。草酸鈣簇晶直徑5-27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水80ml,超聲處理1小時,放冷,離心,取上淸液,用二氯甲烷振搖提取3次,每次25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楝子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川楝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1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熱厥心痛,或發(fā)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溫湯亦得。(《活法機(jī)要》金鈴子散)
②治膀胱疝氣,閉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鈴子肉四十九枚(銼碎如豆大,不令研細(xì),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與金鈴子肉同炒至金鈴子深黃色,不用巴豆),茴香一兩(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將二味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食前。(《楊氏家藏方》金鈴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墜,小腸廟痛: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錢,淡吳茱萸一錢。長流水煎服。(《醫(yī)方簡義》導(dǎo)氣湯)
④治臟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黃。為末,蜜丸。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經(jīng)驗方》)
⑤治腎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為末,每溫酒服-錢。(《圣惠方》)
⑥治小兒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為末,豬膽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惡瘡:楝于,搗,以綿裹塞耳內(nèi)。(《圣惠方》)

中藥炮制

川楝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炒川楝子:取凈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通則0213)炒至表面焦黃色。(《中國藥典2015》)

毒性

小鼠腹腔、靜脈、皮下和口服川楝素的LD50分別為13.8mg/kg、14.6mg/kg、14.3mg/kg和244.2mg/kg。小鼠皮下注射川楝素13.6mg/kg,24h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由給藥前200μ上升到588μ,以后逐漸下降,第六日恢復(fù)正常,皮下注射6.4mg/kg未見升高,對非蛋白氮和血糖則均無影響。(《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川藥

相關(guān)論述

1.《綱目》:楝實,導(dǎo)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氣為要藥。
2.《本草經(jīng)疏》:楝實,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者,邪在陽明也,苦寒能散陽明之邪熱,則諸證自除。膀胱為州都之官,小腸為受盛之官,二經(jīng)熱結(jié),則小便不利,此藥味苦氣寒,走二經(jīng)而導(dǎo)熱結(jié),則水道利矣。
3.《本經(jīng)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導(dǎo)濕熱下走滲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蕩熱止痛之用?!侗窘?jīng)》主溫疾煩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煩亂自除。其殺三蟲利水道,總?cè)∫钥嗷療嶂x。古方金鈴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婦人產(chǎn)后血結(jié)心疼,亦宜用之。以金鈴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結(jié)血,功勝失笑散,而無腥穢傷中之患。昔人以川楝為疝氣腹痛、殺蟲利水專藥,然多有用之不效者。不知川楝所主,乃囊腫莖強(qiáng)木痛濕熱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嘔涎之寒疝所宜。此言雖迥出前輩,然猶未達(dá)至治之奧。夫疝瘕皆由寒束熱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熱,以解錯綜之邪,更須察其痛之從下而上引者,隨手輒應(yīng),設(shè)痛之從上而下注者,法當(dāng)辛溫散結(jié),苦寒良非所宜,諸痛皆爾,不獨疝瘕為然。
4.《本經(jīng)》: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
5.《藥性論》:主人中大熱,狂,失心躁悶,作湯浴。
6.《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7.《綱目》:治諸疝、蟲、痔。
8.《醫(yī)林纂要》:瀉心火,堅腎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治疝,去痼冷。
9.《本草求原》:治淋病莖痛引脅,遺精,積聚,諸逆沖上,溲下血,頭痛,牙宣出血,殺蟲。

傳說淵源

       東漢廣漢郡一座高山下,住著一戶姓郭的人家,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年老久病,終日雙手抱胸,自覺胸腹脹悶疼痛不舒。
       兒子郭玉為了給母親治病,四處求醫(yī),傾家蕩產(chǎn),仍然不見效,郎中們都搖頭說:“你母親恐怕時日不多了?!币惶煲估?,兒子夢見一位美麗的仙女,仙女說:“吾乃金鈴子下凡,見你孝感天地特來幫助你,十五月圓之時,你去后山頂上會看見一只白兔,你跟著它跑定能獲此神藥。”兒子十分感激仙女的恩德,便跪下磕頭道:“郭玉拜謝金鈴仙子,吾定不辜負(fù)仙子的恩德,必一生行善?!庇谑牵裣聸Q心要找到夢中仙女所說的神藥。待到十五月圓之時,他背著竹筐上山了,果然遇到了一只白兔,白兔一邊舞一邊歌:“金鈴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大好時機(jī)莫錯過?!闭f完便跑了,小伙子便緊跟在白兔后面,到半山腰白兔停了下來,小伙子往前一看,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果子。郭玉立即摘果下山,煮水給母親喝,慢慢地母親的病真的好了。從此以后,小伙子決心潛心學(xué)醫(yī),救治病人。一日郭玉去給老鄉(xiāng)看病,偶遇了在涪水附近釣魚的白胡子老翁,小伙子覺得與老翁十分投緣,便把他的奇遇說與老翁聽了。老翁聽了哈哈大笑,捋了捋胡須道:“你若有心可以拜我為師,我可幫你成就事業(yè)!”。小伙子十分高興,連磕了三個響頭,從此便拜老翁為師,潛心學(xué)醫(yī),治病救人,終成一代名醫(yī),為朝野所嘆服。

原標(biāo)題:川楝子
詞條標(biāo)簽:川楝,川楝子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