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龍須藤(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別 名】九龍?zhí)?、過崗龍、過江龍。 【識^特征】木質(zhì)藤本。具卷須,嫩枝及花序被短柔毛。葉 單葉互生,紙質(zhì),卵形或心形,先端銳漸尖,微凹或2裂, 基部截形或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短柔毛,干時粉白 褐色;基出脈5~7條。花 總狀花序;花瓣白色,具瓣柄, 瓣片匙形。果 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或帶狀;種子圓形。 【生長環(huán)境】生于丘陵灌木叢中、疏林或密林中。 【藥 用】根、莖???、澀,平。祛風(fēng)除濕,行氣活血。

  • 中藥名稱龍須藤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BAUHINIAE CAULIS

  • 別 名

  • 所屬功效類祛風(fēng)濕藥

  • 豆科

  • 分布區(qū)域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龍須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的干燥藤莖。(《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入藥部位

莖木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割取藤莖,趁鮮切片,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形或橢圓形橫切片或不規(guī)則斜切片狀,直徑3~8cm,粗者可達10cm以上,厚0.3~1cm,栓皮灰棕色,具粗的縱棱和多數(shù)橫向的皮孔。質(zhì)硬,難折斷。切面淡棕色,皮部薄,色澤深棕色。木部寬廣,呈多個扇形的塊狀排列,各具放射狀紋理,形如梅花,導(dǎo)管孔密集。氣微,味淡、微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苦,溫。 歸肝、大腸經(jīn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材功效

祛風(fēng)除濕,行氣活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風(fēng)濕痹痛,中風(fēng)偏癱,胃脘脹痛,跌打損傷,小兒疳積,痢疾。(《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用法用量

6~15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用藥禁忌

《福建藥物志》:“本品須切片久煎,用量不可超過30g,過量服用有惡心反應(yīng)?!?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中藥炮制

原條的浸潤透心,切片,曬干。已切片的整理潔凈;過厚的片潤透,切薄。(《廣東省中藥材標準2011年版》)

相關(guān)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fēng)濕,壯筋骨,理跌打傷,通行周身血府。又能行氣,治痰火。”  
2.《本草求原》:“達氣,通行血脈,祛風(fēng)散濕,壯筋骨,理跌打。治內(nèi)傷痰火,解郁積,除疳疔、內(nèi)外痔?!? 
3.《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祛風(fēng),補脾健胃。主治病后體虛,食欲不振,小兒疳積?!? 
4.《福建藥物志》:“治胃痛,痢疾?!? 
5.《南寧市藥物志》:祛風(fēng),祛瘀,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接骨。

原標題:龍須藤
詞條標簽:龍須藤

  • 來源來源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