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桐葉(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桐葉為玄參科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的干燥葉。5-6月采收,除去葉柄及雜質(zhì),曬干。產(chǎn)于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

  • 中藥名稱桐葉

  • 中藥學名(拉丁名)FOLIUM PAULOWNIAE FORTUNEI

  • 別 名泡桐葉、白桐葉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玄參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安徽、浙江、福建、臺灣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的干燥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

入藥部位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除去葉柄及雜質(zhì),曬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狀卵圓形至心狀長卵形,長15-20cm,全緣。上表面少毛或無毛;下表面密被毛。葉脈于下表面突出。氣微,味淡。(《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心、肝經(jīng)。(《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癰疽,疔瘡,燒燙傷,創(chuàng)傷出血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上、下表皮有分支狀、單細胞非腺毛和腺毛著生。柵欄細胞1列,不通過中脈,海綿組織含草酸鈣簇晶。中脈維管束外韌型,初生韌皮纖維成束,排列成斷續(xù)的環(huán)狀。韌皮部窄。薄壁組織中含草酸鈣方晶。粉末黃綠色。非腺毛有2種:一種為星狀毛,體部4-15細胞,作輻射狀排列成一輪或上、下兩輪,長120-300μm;柄部1-3細胞。一種為單細胞,壁薄,長120-150μm。腺毛亦有2種:一種為單細胞頭和單細胞柄;一種為單細胞頭和多細胞柄;頭部直徑均為20-25μm,柄部長40-80μm。草酸鈣簇晶呈星芒狀,存在于葉肉組織中,直徑5-10μm。草酸鈣方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直徑10-20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5》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0:3: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中藥配伍

①治癰疽發(fā)背大如盤,臭腐不可近:桐葉醋蒸貼上,退熱止痛,漸漸生肉收口。(《醫(yī)林正宗》)
②治無名腫毒:泡桐花或葉、醉魚草各五錢。搗敷。(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白喉:霜打泡桐葉一兩。水煎,紅糖一兩沖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④抬人須鬢禿落不生長:麻子仁三升,白桐葉一把。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洗之。(《補缺肘后方》)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粉碎成中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標題:桐葉
詞條標簽:白花泡桐桐葉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