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見血飛(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見血飛為蕓香科植物刺異葉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 Rehder et E. H. Wilson的根或根皮。夏、秋季采收,挖根,鮮用或切片曬干備用。產(chǎn)于陜西、四川、貴州、湖北。

  • 中藥名稱見血飛

  •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Zanthoxyli Spinifolii

  • 別 名散血飛、黃椒、紅三百棒

  • 所屬功效類 祛風藥

  • 蕓香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陜西、四川、貴州、湖北。

來源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刺異葉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 Rehder et E. H. Wilson的根或根皮。(《中華本草》)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陜西、四川、貴州、湖北。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挖根,鮮用或切片曬干備用。(《中華本草》)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一,直徑0.8-3c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具淺縱溝,色較深。質堅硬,折斷時栓皮易碎,外側黃棕色,內側橙黃色;橫斷面皮部深棕色,木部淡黃色。氣特異,味微苦,麻舌。(《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微苦,性溫。(《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祛風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風寒濕痹,風寒咳嗽,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撒。(《中華本草》)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細胞近方形或長方形,多數(shù)徑向延長,排列整齊。皮層和韌皮部散有石細胞和纖維束,并有油細胞,數(shù)個成群散在;韌皮纖維和晶纖維單個或數(shù)個成束,與頹廢組織伴存;薄壁細胞內含橙皮甙結晶。導管小而密,單個或2-5個相連,多數(shù)徑向排列。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過夜,回收甲醇至成2ml作供試品溶液。另取木蘭花堿,以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對照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約10μl點于同一硅膠H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開,展距1.2c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色斑點,噴霧改良碘化鉍鉀試劑顯橙紅色。(《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①治風寒咳嗽:黃椒9-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見血飛9g,月月紅根6g,牛膝9g。共研末服,以酒為引。如系頭部損傷,加羌活6g,藁本6g。(《貴陽民間藥草》)
③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黃椒30g,泡酒服。或加大風藤、大血藤、小血藤各15g,泡酒服。
④治刀傷出血:黃椒適量,搗絨,外敷患處。(3-4方出自《貴州草藥》)
⑤治大吐血:見血飛15g,地柏枝15g,燒紙半張?;旌希_水吞服。(《貴陽民間藥草》)
⑥治大便秘結:見血飛根9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⑦治毒瘡,提膿生?。阂娧w根皮3g,雄黃3g,冰片1.5g。研成細末混合,麻油調搽。或將見血飛根皮刮成細末,撒于膏藥上,貼瘡。(《貴陽民間藥草》)

相關論述

1.《貴陽民間藥草》:“辛、苦,溫。無毒?!?/span>
2.《貴州草藥》:“性溫,味辛。”
3.《陜西中草藥》:“味澀、辛,性平?!?/span>
4.《貴陽民間藥草》:“行血,活血,止血,生肌?!?/span>
5.《貴州草藥》:“祛風散寒?!?/span>
6.《陜西中草藥》:“舒筋活血,消腫鎮(zhèn)痛。主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瘀血腫痛?!?/span>

原標題:見血飛
詞條標簽:刺異葉花椒見血飛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