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莪術(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莪術為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溫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Wenyujin'的干燥根莖。后者習稱“溫莪術”。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洗凈,蒸或煮至透心,曬干或低溫干燥后除去須根和雜質(zhì)。蓬莪術(莪術)主產(chǎn)于四川溫江及樂山地區(qū);廣西莪術(桂莪術)主產(chǎn)于廣西的上思、貴縣、橫縣、大新、邕寧等地;溫郁金(溫莪術)主產(chǎn)于浙江瑞安。

  • 中藥名稱莪術

  • 中藥學名(拉丁名)CURCUMAE RHIZOMA

  • 別 名蓬莪荗、蒁藥、蓬莪術

  •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

  • 姜科

  • 分布區(qū)域蓬莪術(莪術)主產(chǎn)于四川溫江及樂

來源

本品為姜科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溫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Wenyujin'的干燥根莖。后者習稱“溫莪術”。(《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蓬莪術(莪術)主產(chǎn)于四川溫江及樂山地區(qū);廣西莪術(桂莪術)主產(chǎn)于廣西的上思、貴縣、橫縣、大新、邕寧等地;溫郁金(溫莪術)主產(chǎn)于浙江瑞安。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洗凈,蒸或煮至透心,曬干或低溫干燥后除去須根和雜質(zhì)。(《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蓬莪術: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8cm,直徑1.5-4cm。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huán)節(jié)突起,有圓形微凹的須根痕或殘留的須根,有的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zhì)堅實,斷面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nèi)皮層環(huán)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廣西莪術:環(huán)節(jié)稍突起,斷面黃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黃色粉末,內(nèi)皮層環(huán)紋黃白色。
溫莪術:斷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氣香或微香。(《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6-9g。(《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孕婦禁用。(《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shù)列,有時已除去。皮層散有葉跡維管束;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較寬,維管束外韌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維管束較小,排列較密。薄壁細胞充滿糊化的淀粉粒團塊,薄壁組織中有含金黃色油狀物的細胞散在。
粉末黃色或棕黃色。油細胞多破碎,完整者直徑62-110μm,內(nèi)含黃色油狀分泌物。導管多為螺紋導管、梯紋導管,直徑20-65μm。纖維孔溝明顯,直徑15-35μm。淀粉粒大多糊化。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5g,置具塞離心管中,加石油醚(30-60℃)10m1,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吉馬酮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乙酸乙酯(94: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炮制

莪術:除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蒸軟,切厚片,干燥。
醋莪術:取凈莪術,照醋煮法(通則0213)煮至透心,取出,稍涼,切厚片,干燥。(《中國藥典2015》)

毒性

莪術醇提取物,小鼠口服的LD50為86.8±12g(生藥)/kg。(《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浙藥、 廣藥

相關論述

1.論莪術行氣破血之功:
1.1.繆希雍:“心腹痛者,非血氣不得調(diào)和,即是邪客中焦所致。中惡疰忤鬼氣,皆由氣不調(diào)和,臟腑壅滯,陰陽乖隔,則疫疬疰忤鬼氣,得以憑之。茂氣香烈,能調(diào)氣通竅,竅利則邪無所容而散矣。解毒之義,亦同乎是。其主霍亂冷氣吐酸水及飲食不消,皆行氣之功也,故多用酒磨。又療婦人血氣結積,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氣故也,多用醋磨。”(《本草經(jīng)疏》)
1.2.賈所學:“蓬術味辛性烈,專攻氣中之血,主破積消堅,去積聚癖塊,經(jīng)閉血瘀,撲報疼痛。與三棱功用頗同,亦勿過服。”(《藥品化義》)
2.論莪術益氣之功在于疏氣:
2.1.王好古:“蓬莪茂色黑,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fā)諸香,雖為泄劑,亦能益氣,故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xù)。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湯內(nèi)多用此也?!保ā稖罕静荨罚?/span>
2.2.蔣溶:“破氣中之血,血澀于氣中則氣不通,此味能疏陽氣以達于陰血,血達而氣乃暢,放前人謂之益氣?!保ā遁徒痿帽静菔鲣洝罚?/span>
2.3.高鼓峰:“廣茂即莪術,凡行氣破血,消積散結皆用之。屬足厥陰肝經(jīng)氣分藥,大破氣中之血,氣血不足者服之,為禍不淺。好古言孫尚藥用治氣短不能接續(xù)(《經(jīng)》)言短氣不足息者下之,蓋此之謂也。然中氣虛實天淵,景宜詳審),此短字乃是胃中為積所壅,舒氣不長,似不能接續(xù),非中氣虛短不能接續(xù)也。若不足之短而用此,寧不殺人?”(《醫(yī)家心法》)
3.論虛人用莪術宜兼補益之品:
3.1.繆希雍:“蓬獲莪行氣破血散結,是其功能之所長,若夫婦人、小兒氣血兩虛,脾胃素弱而無積滯者,用之反能損真氣,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氣凝結、飲食積滯,亦當與健脾開胃、補益元氣藥同用,乃無損耳。”(《本草經(jīng)疏》)
3.2.黃凱鈞:“虛人服之積未去而真已耗,須兼參術,庶幾焉耳。”(《藥籠小品》)

傳說淵源

       莪術原名蓬莪蒁,最早是由唐朝的馬志記載在《藥性論》一書上記載了莪術多產(chǎn)在西戎及廣南諸州(即現(xiàn)在的四川、廣東、廣西等地)。
       傳說在唐朝建國初期,各地諸侯王國烽煙四起,戰(zhàn)事連年,最終李淵的次子李世民英勇善戰(zhàn),天下歸心,平定了各路諸侯。在經(jīng)“玄武門”事變之后,李世民順利地當上了皇帝,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一年秋天,李世民在西戎平定戰(zhàn)亂,程咬金等人向李世民匯報戰(zhàn)況,說眾多的將士連年征戰(zhàn),奔赴在前線,英勇善戰(zhàn),連奪數(shù)城池,捷報連連,可有些將士因水土不服,出現(xiàn)了面色萎黃,食欲不佳,脘腹脹痛等癥狀。
       于是,李世民趕緊召集當?shù)氐拇蠓?,尋醫(yī)問藥。一天,一個西戎本地大夫前來李世民的軍營獻藥。李世民熱情地接待了大夫,請他到營帳去診病。由于出現(xiàn)相同癥狀的病人很多,大夫一個人忙不過來,帶的藥材也不夠用,于是向李世民申請回家去找徒弟們來幫忙,順便上山采些藥材帶來治病。
       李世民派了一支軍隊保護大夫順利回到家中。夜幕降臨了,大夫決定帶著徒弟和眾多士兵一塊上山采藥。大夫邊走邊教同行的士兵怎么采藥,其中重點教了怎么識別蓬莪蒁。到了山腳,大夫指著前邊一片膝蓋高的、開著紫色花朵的植株,說這就是剛才說的要找的藥材之一。由于是夜晚了,在月影的照耀下這些植株的花朵格外顯眼,大夫隨即用采藥的工具采了一株,只見根莖有卵圓形塊狀,側面有圓柱狀的橫走分枝,根系細長,末端膨大成長卵形塊狀,徒弟們也開始采摘了,這樣一來,士兵們有了參照物,沒多久他們就采夠了藥材。大夫帶領眾人連夜向李世民的軍營前進,在軍帳中,大夫仔細地查看了病人情況,診斷開方,叫徒弟們?nèi)ツ盟幖逯蟆?/span>
       幾天后,患病的將士們都痊愈了。
       李世民大加褒獎,稱贊大夫的醫(yī)術高明,并指著蓬莪蒁,問大夫是什么神藥?大夫捋了捋胡須,笑著說是蓬莪蒁,二人促膝暢談良久。

原標題:莪術
詞條標簽:莪術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