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爐甘石(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爐甘石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菱鋅礦,主含碳酸鋅(ZnCO3)。采挖后,洗凈,曬干,除去雜石。主產(chǎn)于廣西。

  • 中藥名稱爐甘石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CALAMINA

  • 別 名甘石、盧甘石、蘆甘石

  • 所屬功效類 拔毒生肌藥

  • 礦物藥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廣西。

來源

本品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菱鋅礦,主含碳酸鋅(ZnCO3)。(《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廣西。

入藥部位

礦物

采收加工

采挖后,洗凈,曬干,除去雜石。(《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野咨虻t色,表面粉性,無光澤,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窩狀。體輕,易碎。氣微,味微澀。(《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肝、脾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濕止癢斂瘡。(《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目赤腫痛,瞼弦赤爛,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潰瘍不斂,膿水淋漓,濕瘡瘙癢。(《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g,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發(fā)生二氧化碳?xì)猓瑢?dǎo)人氫氧化鈣試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鹽酸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雜有微量的藍(lán)色沉淀。(《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目暴赤腫:爐甘石(火煅,尿淬)、風(fēng)化消,等分。為末。新水化一粟點之。(《御藥院方》)
②治諸般翳膜:爐甘石、青礬、樸硝,等分。為末。每用一字,沸湯化開,溫洗,日三次。(《宣明論方》)
③治風(fēng)眼流淚爛弦:爐甘石二兩,以黃連一兩煎水,入童尿半盞,再熬,下樸消一兩,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凈,為末,入密陀僧末一兩,研勻,收點之。(《衛(wèi)生易簡方》)
④治各種瞼緣炎:十大功勞根莖五十克,加水五百毫升,煎成濃汁,去渣后加爐甘石粉成為濃糊狀,干燥成為散劑。然后取此散劑三十克,加凡士林六十克,羊毛脂十克,調(diào)勻成眼膏。涂于瞼緣,每日兩次。(遵義《新醫(yī)藥資料》(6):85,1970)
⑤治目暗昏花:爐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黃丹(水飛)各四兩。為末。白沙蜜半斤,以銅鐺煉去白沫,更添清水五、六碗,熬沸下藥,文武火熬至一碗,滴水不散,以夾紙濾入瓷器收之。頻點目用。(《衛(wèi)生易簡方》)
⑥治下部陰瘡:爐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兩,孩兒茶三錢。為末,麻油調(diào)敷。(《秘傳經(jīng)驗方》)
⑦治漏瘡不合:童尿制爐甘石、牡蠣粉。外塞之。內(nèi)服滋補藥。(《雜病治例》)
⑧治陰汗?jié)癜W:爐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研粉撲之。(《仁齋直指方》)
⑨治聤耳出膿及黃汁:爐甘石(研)二錢,枯礬二錢,胭脂半錢,麝香少許。上為細(xì)末。用綿子纏繳耳中膿汁盡,別用綿子蘸藥,或干吹少許入耳亦可。如積熱上壅,耳出膿水,神芎丸百粒,瀉三、五行。(《醫(yī)方大成論》紅綿散)
⑩治齒疏陷物:爐甘石(煅)、寒水石等分。為末。每用少許擦牙,忌用刷牙,久久自密。(《集玄方》)

中藥炮制

爐甘石:除去雜質(zhì),打碎。
煅爐甘石:取凈爐甘石,照明煅法(通則0213)煅至紅透,再照水飛法(通則0213)水飛,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理作用

防腐、收斂:本品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鋅,能部分吸收創(chuàng)面分泌液,有中度的防腐、收斂、保護作用。亦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長。常用于皮膚炎癥或表面創(chuàng)傷。一般用5%-10%洗劑。(《中藥大辭典》)

毒性

爐甘石中鉛的含量較高(0.42%-2.9%),鉛能抑制人體血紅蛋白合成中的酶體系和腦中葡萄糖代謝,導(dǎo)致腦組織缺氧產(chǎn)生腦損傷。此外鎘含量也較高,它是一個有害的微量元素。(《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綱目》:爐甘石,陽明經(jīng)藥也,治目病為要藥。時珍常用爐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兩,為細(xì)末,以點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錢,則性不粘也。
2.《玉楸藥解》:爐甘石生金銀礦,秉寒肅燥斂之氣,最能收濕合瘡,退翳除爛。但病重根深,不能點洗收效,必須服藥餌,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匯精要》:主風(fēng)熱赤眼,或癢或痛,漸生翳膜,及治下部濕瘡,調(diào)敷。
4.《綱目》: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同龍腦點治目中一切諸病。
5.《本經(jīng)逢原》:點眼皮濕爛及陰囊濕腫。
6.《玉楸藥解》:醫(yī)痔痿下疳。
7.《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慢性潰瘍、下腿潰瘍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原標(biāo)題:爐甘石
詞條標(biāo)簽: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