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益母草(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 Houtt.的新鮮或干燥地上部分。鮮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莖葉茂盛、花未開或初開時采割,曬干,或切段曬干。分布于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陜西西北部、甘肅等地。

植物名益母草

拼音YiMuCao

學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 S. Y. Hu

別名益母蒿、坤草、野麻、九重樓、野天麻、益母花、童子益母草、鐵麻干、野芝麻、溪麻、六角天麻、野故草、雞母草、野天麻、云母草、鴨母草、紅花艾、坤草、三角小胡麻、愛母草、紅花益母草、臭艾、益母艾、燕艾、臭艾花、紅花外一丹草、紅艾、艾草、地落艾、假青麻草、大樣益母草、紅梗玉米膏、黃木草、玉米草、地母草、燈籠草、森蒂、益母夏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唇形科

亞科野芝麻亞科

野芝麻族

亞族野芝麻亞族

益母草屬

亞屬益母草亞屬

益母草系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須根的主根。莖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鈍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節(jié)及棱上尤為密集,在基部有時近于無毛,多分枝,或僅于莖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條。葉輪廓變化很大,莖下部葉輪廓為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呈長圓狀菱形至卵圓形,通常長2.5-6厘米,寬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綠色,有糙伏毛,葉脈稍下陷,下面淡綠色,被疏柔毛及腺點,葉脈突出,葉柄纖細,長2-3厘米,由于葉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圓形,被糙伏毛;莖中部葉輪廓為菱形,較小,通常分裂成3個或偶有多個長圓狀線形的裂片,基部狹楔形,葉柄長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近于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8毫米,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腋生,具8-15花,輪廓為圓球形,徑2-2.5厘米,多數(shù)遠離而組成長穗狀花序;小苞片刺狀,向上伸出,基部略彎曲,比萼筒短,長約5毫米,有貼生的微柔毛;花梗無?;ㄝ喙軤铉娦?,長6-8毫米,外面有貼生微柔毛,內面于離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脈,顯著,齒5,前2齒靠合,長約3毫米,后3齒較短,等長,長約2毫米,齒均寬三角形,先端刺尖?;ü诜奂t至淡紫紅色,長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長約6毫米,等大,內面在離基部1/3處有近水平向的不明顯鱗毛毛環(huán),毛環(huán)在背面間斷,其上部多少有鱗狀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內凹,長圓形,長約7毫米,寬4毫米,全緣,內面無毛,邊緣具纖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內面在基部疏被鱗狀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邊緣薄膜質,基部收縮,側裂片卵圓形,細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對較長,花絲絲狀,扁平,疏被鱗狀毛,花藥卵圓形,二室。花柱絲狀,略超出于雄蕊而與上唇片等長,無毛,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鉆形?;ūP平頂。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長2.5毫米,頂端截平而略寬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ㄆ谕ǔT?-9月,果期9-10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全國各地;為一雜草,生長于多種生境,尤以陽處為多,海拔可高達3400米。蘇聯(lián),朝鮮,日本,熱帶亞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有分布。(《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Leonurin),內服可使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并有頡抗腎上腺素的作用,可治動脈硬化性和神經(jīng)性的高血壓,又能增加子宮運動的頻度,為產(chǎn)后促進子宮收縮藥,并對長期子宮出血而引起衰弱者有效,故廣泛用于治婦女閉經(jīng)、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產(chǎn)后出血過多、惡露不盡、產(chǎn)后子宮收縮不全、胎動不安、子宮脫垂及赤白帶下等癥。據(jù)國內報道近年來益母草用于腎炎水腫、尿血、便血、牙齦腫痛、乳腺炎、丹毒、癰腫疔瘡均有效。嫩苗入藥稱童子益母草,功用同益母草,并有補血作用。花治貧血體弱。子稱茺蔚、三角胡麻、小胡麻,尚有利尿、治眼疾之效,亦可用于治腎炎水腫及子宮脫垂。白花變型功用同益母草。(《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益母草
詞條標簽:益母草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