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耳葉馬兜鈴(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黑面防己為馬兜鈴科植物耳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tagala Champ.的根。9-11月采挖,切片,曬干。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

植物名耳葉馬兜鈴

拼音ErYeMaDouLing

學(xué)名Aristolochia tagala Champ.

別名卵葉馬兜鈴、卵葉雷公藤、黑面防己、鎚果馬兜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馬兜鈴目

馬兜鈴科

亞科馬兜鈴亞科

馬兜鈴族

馬兜鈴屬

亞屬馬兜鈴亞屬

具柄花被組

植物形態(tài)

草質(zhì)藤本;根圓柱形,長達(dá)一米以上,直徑3-5厘米,其間有時具縊紋,外皮灰褐色,內(nèi)面白色,粉質(zhì);莖無毛,干后有明顯淺槽紋。葉紙質(zhì),卵狀心形或長圓狀卵形,長8-12(-24)厘米,寬4-14(-24)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深心形,兩側(cè)裂片近圓形,下垂,灣缺深1-3厘米,邊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5條,側(cè)脈每邊約3條,向上略彎拱,近邊緣處互相連接;葉柄長2.5-4(-8)厘米,無毛??偁罨ㄐ?,腋生,長4-8厘米,有花2-3朵;花梗纖細(xì),長約1厘米,基部具小苞片;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稍被短柔毛;花被長4-6厘米,基部收狹呈柄狀,與子房連接處稍擴(kuò)大,具關(guān)節(jié),其上膨大呈球形,直徑5-8毫米,向上急遽收狹成一長管,外面淺綠色,具脈紋,管口擴(kuò)大呈漏斗狀,一側(cè)極短,另一側(cè)延伸成舌片;舌片長圓形,長2-3厘米,寬5-6毫米,頂端圓而具凸尖,初綠色,后暗紫色,具縱脈紋;花藥卵形,貼生于合蕊柱上,并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5-6毫米,6棱;合蕊柱頂端6裂;裂片頂端漸尖而鈍,向下延伸成6裂的圓環(huán)。蒴果倒卵狀球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3.5-5厘米,直徑2-3.5厘米,具平行縱棱,近基部收狹,成熟時褐色,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梗長4-6厘米,下垂,常隨果分裂成6條;種子近心形或鈍三角形,長寬均約8毫米,褐色,扁平,密布疣點,邊緣具淺褐色膜翅。花期5-8月,果期10-12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于臺灣、廣東(茂名、陵水、澄邁)、廣西(防城、武鳴)、云南(景洪、耿馬、景東)。生于海拔60-2000米闊葉林中。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亦產(chǎn)。(《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根和種子藥用。根味微苦、辛,性涼;有清熱解毒之效。種子治喉炎。(《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耳葉馬兜鈴
詞條標(biāo)簽:耳葉馬兜鈴,黑面防己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