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tài)
常綠灌木,高2-4(-6)米;小枝灰褐色,疏被具柄腺體和短柔毛。葉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5-5厘米,寬1.9-2.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圓形,稀寬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中脈和細脈凸出,沿中脈被短柔毛,下面僅中脈凸出,側脈和細脈不明顯,無毛;葉柄長8毫米,具狹翅,被短柔毛。花芽圓錐狀,具鱗片數(shù)枚,外面的鱗片三角形,內(nèi)面的鱗片長圓狀倒卵形,長1厘米,寬0.8厘米,先端鈍或圓形,邊緣反卷,具細睫毛,外面被短柔毛?;▎紊斎~腋;花梗長0.8-1.8厘米,密被灰褐色短柔毛和短柄腺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長卵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外面基部密被灰褐色短柔毛和疏腺毛,邊緣無毛;花冠淡紫色、紫色或粉紅色,輻狀,5深裂,裂片長圓狀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1.6-2.3厘米,內(nèi)面具粉紅色斑點,外面無毛,筒部內(nèi)面被短柔毛;雄蕊5,不等長,稍比花冠短,長1.5-2.1厘米,花絲扁平,中部以下被柔毛;子房卵球形,密被短腺毛;花柱長2-4厘米,伸出于花冠外,無毛。蒴果闊卵球形,長8毫米,直徑6毫米,密被灰褐色短柔毛和疏腺體,且為增大而宿存的花萼所包圍?;ㄆ?-5月,果期7-10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灌叢中。(《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本種在廣西作藥用,用根與水、酒、肉同煎,白糖沖服,可治白帶下黃濁水。(《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