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秦嶺槲蕨(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秦嶺槲蕨為槲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ith、秦嶺槲蕨Drynaria sinica Diels及光葉槲蕨Drynaria propinqua (Wall.) J. Smith、崖姜蕨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Ching的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燎去毛狀鱗片。主產(chǎn)于甘肅、青海。

植物名秦嶺槲蕨

拼音QinLingHuJue

學(xué)名Drynaria sinica Diels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亞綱薄囊蕨亞綱

真蕨目

槲蕨科

槲蕨屬

植物形態(tài)

通常石生或土生,偶有樹上附生。根狀莖直徑1-2厘米,有宿存的光突葉柄和葉軸,密被鱗片;鱗片斜升,近盾狀著生,基部有短耳,長4-11毫米,寬0.5-1.5毫米,邊緣具重齒。常無基生不育葉,有時(shí)基生葉頂部也生孢子囊群。基生不育葉橢圓形,長5-15厘米,寬3-6厘米,羽狀深裂達(dá)葉片的2/3或更深,裂片10-12(-20)對(duì),邊緣略成齒狀,下部裂片縮短,不呈耳狀。正常能育葉的葉柄長2-10厘米,具明顯的狹翅,葉片長22-50厘米,寬7-12厘米,裂片16-25(-30)對(duì),中部裂片長4-7厘米,寬0.5-1.2厘米,邊緣鋸齒狀,光滑或疏生短睫毛,頂生裂片常不發(fā)育;葉片上下兩面多少被毛,沿葉軸和葉脈多少有短毛,葉脈明顯隆起;通常僅葉片上部能育,能育裂片多少狹縮。孢子囊群在裂片中肋兩側(cè)各1行,通直,靠近中肋,在每2條相鄰側(cè)膜間僅有1個(gè),生2-4小脈交匯處;孢子囊上無腺毛。孢子外壁光滑或有折皺,具刺狀突起,周壁具小疣狀紋飾。(《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陜西、山西、甘肅、青海、西藏東部、四川、云南。生于山坡林下巖石上,海拔1380-3800米。(《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秦嶺槲蕨
詞條標(biāo)簽:秦嶺槲蕨,骨碎補(bǔ)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