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短刺虎刺(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巖石羊?yàn)檐绮菘浦参锒檀袒⒋藾amnacanthus giganteus (Mak.) Nakai的根。秋后采收,洗凈切片,曬干。產(chǎn)于廣東、福建、廣西、江西等地。

植物名短刺虎刺

拼音DuanCiHuCi

學(xué)名Damnacanthus giganteus (Mak.) Nakai

別名咳七風(fēng)、雞筋參、黃雞胖、長葉數(shù)珠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茜草目

茜草科

亞科茜草亞科

巴戟天族

虎刺屬

虎刺組

植物形態(tài)

具短刺灌木,罕小喬木,高0.5-2米,有時可達(dá)7.5米;根肉質(zhì)、鏈珠狀;幼枝常具4棱,初時深綠色,疏被微毛,后變灰黃色,無毛,刺極短,長1-2毫米,通常僅見于頂節(jié)托葉腋,其余節(jié)無刺,有時因刺宿存而大多數(shù)節(jié)具刺。葉革質(zh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4(-15)厘米,寬2-3(-5)厘米,幼時下面脈處被與幼枝相同短毛,成長后兩面無毛,干后上面黑色、欖綠色或棕色,下面欖綠色或棕黃色,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邊全緣,具反卷線;中脈在下面凸出,在上面凹陷,有時平或線狀凸出,側(cè)脈每邊5-7條,彎拱相連,在下面凸出,在上面不明顯,凹陷或平;葉柄長2-5毫米,初時下面被與幼枝相同的毛,后變無毛;托葉生葉柄間,初時上部二裂,后合生、加厚成三角形或半圓形,早落?;▋蓚z成對腋生于短總梗上,通常僅1對,有時2-4對;苞片小,鱗片狀;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鐘狀,長2-3毫米,初時外被與幼枝相同的毛,檐部4裂,裂齒三角形;花冠白色,革質(zhì),管狀漏斗形,長15-18毫米,外面無毛,內(nèi)面自喉部至管上部密被柔毛,檐部4裂,裂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毫米;雄蕊4,著生于花冠喉部,花絲長2毫米,花藥長2毫米,基著,外露;子房4室,花柱外伸,頂部裂成4裂條。核果紅色,近球形,直徑5-8毫米,分核(1-)2-4,三棱形;種子近球形,角質(zhì)?;ㄆ?-5月,果熟期11月至次年1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其分布區(qū)在北回歸線至長江流域之間。生于山地疏、密林下和灌叢中。分布于日本。(《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民間稱本種為“黃腳雞”、“老鼠胎”,其肉質(zhì)、鏈珠狀根民間作補(bǔ)益藥用,有補(bǔ)氣血,收斂止血等功效。(《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短刺虎刺
詞條標(biāo)簽:短刺虎刺,巖石羊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