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650、1651頁。
【處方】大青葉、連翹、荊芥、防風、薄荷、牛蒡子、桔梗、白芷、甘草。
【制法】以上九味,取連翹、荊芥、薄荷各1/3量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剩余部分及其余大青葉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9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靜置24小時,分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并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65℃)的稠膏,加蔗糖、糊精適量,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噴加揮發(fā)油,混勻,制成1000g,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棕色至棕色的顆粒;味甜而后酸、苦。
【藥性分析】方中大青葉、連翹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為君藥;輔以荊芥、防風發(fā)表散風,薄荷疏散風熱;佐用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止咳,白芷解表疏風,通竅止痛。甘草還可以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清熱,宣肺利咽之功。
【功效】疏風清熱,發(fā)表宣肺。
【主治】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體困,發(fā)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次;病情較重者,首次可加倍。
【規(guī)格】每袋裝15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