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文化 > 中藥傳說 >正文

大禹與禹余糧的故事

信息來源:國醫(yī)小鎮(zhèn)發(fā)布時間:2018/4/12
摘要:有一次大禹治水來到剡(嵊州),見剡溪濁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擋住,水位猛漲,洪水四溢,使剡溪兩岸遭災(zāi)。大禹登上山頂察看地形后,決定劈開大山一角,將洪流導(dǎo)入舜江,于是 ...

有一次大禹治水來到剡(嵊州),見剡溪濁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擋住,水位猛漲,洪水四溢,使剡溪兩岸遭災(zāi)。大禹登上山頂察看地形后,決定劈開大山一角,將洪流導(dǎo)入舜江,于是組織民眾并帶頭掘土。


一天晚上,大禹還在山上忙碌,妻子女嬌盛了一籃饅頭,越嶺給大禹送晚飯。到了半山,在月色中,她猛然望見山上一只似象非象、似牛非牛的龐然怪獸正在用粗長的鼻子拱山,在一聲巨響中,山又倒下一角。女嬌大驚,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尖叫,手中的籃子也脫手滾下山去。其實她哪里知道,怪獸正是大禹變的。聽到尖叫,大禹恢復(fù)原形來到女嬌身邊,兩人一起下山找到籃子,籃內(nèi)只剩下幾個饅頭,其余都丟散在山中了。


大禹說:“晚餐已經(jīng)夠吃了,其余饅頭就算我的余糧,留在山上吧?!辈痪?,大山劈開了缺口,剡溪順從地流注大海,而山上卻出現(xiàn)了許多饅頭形狀的圓石塊,當(dāng)?shù)厝酥肋@是大禹的糧食,就稱之“禹余糧”,女嬌翻越的那座嶺就叫“余糧嶺”。歷史上稱,“大禹治水畢功于了溪”,就是指這里。


禹余糧的作用與功效


為不規(guī)則的斜方塊狀,一般長 6~10cm,厚 1~3cm,表面淡棕色或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覆有黃色粉末。斷面顯深棕色與淡棕色相間的層次,深棕色的部分質(zhì)堅硬,但可砸碎,砸碎面不整齊而光滑;淺棕色的部分質(zhì)較松,用指甲可以劃動,其黃色粉末極易附著他物。有土腥氣,味淡,嚼之無砂粒感。以整齊不碎、赭褐色、斷面顯層紋無雜石者為佳。


【處方用名】 禹余糧、禹糧石、余糧石。


【性味歸經(jīng)】 甘、澀,平。 歸胃、大腸經(jīng)。


【功 效】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止帶。


【應(yīng) 用】 用于治療久瀉、久痢、崩漏、帶下等癥本品又能收斂止血,固崩止滯。

原標(biāo)題:大禹與禹余糧的故事
上一篇:沒有了下一篇:不花錢的中藥-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