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傳說
李時珍出生那天,他的父親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魚。平常運氣還不錯,這一次卻連下幾網(wǎng)都一無所獲,李言聞很喪氣。最后一網(wǎng)拉起來感覺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為是條大魚,原來是一塊大石頭。李言聞嘆道:石頭呀石頭,我與你無冤無仇,今日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頭突然也說話了:石頭呀石頭,前來賀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來這石頭就是雨湖神。李言聞急忙趕回家,正好李時珍生下地,于是給他起名叫“石珍”。當晚李言聞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仙人鐵拐李前來道喜說:“時珍時珍,百病能診。做我高徒,傳我名聲?!?/span>
死人診活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于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復勸說,終于使主人答應開棺。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窩處扎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nèi)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后,這名婦女又順利產(chǎn)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chǎn)而陷入假死。
活人診死
李時珍還可以“活人斷其死”的。一天,有家藥店老板的兒子大吃大喝后,縱身翻越柜臺,請李時珍診脈,李時珍告訴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板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nèi)臟受損。
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后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北方。終于發(fā)現(xiàn)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像茄子葉,花像牽牛花,早開夜合的曼陀羅花,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并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
善對
李時珍自幼聰穎善對,還沒上學就跟著父親認熟了好多字。剛?cè)雽W時,私塾先生望著被樹木環(huán)抱的遠山,出了上聯(lián):“遠聲隔林靜。”李時珍當時雖然只有八歲,但見朝霞分外明媚,過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脫口對道:“明霞對客飛?!庇形凰庝佒魅?,膝下有一個女兒,聰慧而美貌,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才華出眾的男子結(jié)為伴侶,決定用藥名作上聯(lián)征婚:“玉葉金花一條根。”許多求婚者望聯(lián)興嘆。其中有一位姓馬的青年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時珍幫忙。李時珍少年助人為樂,脫口對道:“冬蟲夏草九重皮?!变佒饕婑R公子比較英俊,又交給他一副上聯(lián),限一天對上。這上聯(lián)是:“水蓮花半枝蓮見花照水蓮?!瘪R公子只得二請李時珍對出下聯(lián):“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变佒骺春蠓浅8吲d,隨即再出上聯(lián)“白頭翁牽牛耕熟地”,限半天對出。馬公子無奈三求李時珍。李時珍為了成全這樁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紅娘”作下聯(lián)。鋪主十分滿意,當即答應訂婚。
鼓子花藥性
李時珍利用太醫(yī)院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yī)書,而且對經(jīng)史百家、方志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nèi)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tài)、特性、產(chǎn)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借故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李時珍,他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jīng)驗記錄了下來:旋花有“益氣續(xù)筋”之用。
巧用煉金術(shù)
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長生不老。方士看準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煉不死仙丹,取悅皇帝,因而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煉丹熱潮,但不少人因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李時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煉取,含有毒素,于是疾呼:“丹藥能長壽的說法,決不可信。”并列舉服食丹藥后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駁說:“古代藥書上說,水銀無毒,服食可以成仙,是一種長生藥。”李時珍認為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可以參考,但一定要經(jīng)過分析,不能盡信書上所說的。
李時珍雖然堅決反對服食仙丹,卻以科學的態(tài)度應用煉丹的方法。他親自研制水銀來醫(yī)治瘡疥等病,又利用煉金術(shù)燒制外用藥物,他還把研究的數(shù)據(jù)記載在《本草綱目》里。
兄弟二人學中醫(yī)
還在李時珍少年時代,李言聞就常把兩個兒子帶到自己充當診所的道士廟“玄妙觀”中,一面行醫(yī),一面教子讀書,不時讓孩子們幫助謄抄一下藥方。李時珍耳濡目染,對行醫(yī)的知識技能越來越熟,興致也越來越濃,常常偷空放下八股文章,翻開父親的醫(yī)書,讀得津津有味?!稜栄拧分械摹夺尣荨贰夺屇尽贰夺岠B》《釋獸》等篇,他都背誦如流。
一天,李言聞應病家之邀,帶著長子出診去了,玄妙觀中只剩下時珍一人。這時,來了兩位病人,一個是火眼腫痛,一個是暴泄不止。李時珍思索了半晌,說告訴他們父親要到晚上才能回來。要不先給開個方子試試,那瀉肚子的病人難受極了,就同意了。李時珍便果斷地開方取藥,打發(fā)病人走了。李言聞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了小兒子開的藥方,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上,問李時珍開的藥方,李時珍小聲回答了。李言聞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這才知道,兒子不僅讀了不少醫(yī)書,還能在治病實踐中加以運用,對癥下藥,確實是塊當大夫的材料,心中不覺又驚又喜。這時,做兄長的果珍在旁邊聽著弟弟大談藥性,十分羨慕,暗自下決心定要干件漂亮事,讓父親看看誰的醫(yī)道高明。
事有湊巧,沒過幾天,又有兩個眼痛和痢疾病人前來就診,而那天正好只有果珍一人在診所。他一見這兩人和弟弟說起過的那兩人病情-樣,便不假思索,依照弟弟的方子作了處理。不料,第二天一早,這兩個病人就找上門來,說服藥后病情反而加重,要李言聞看看是怎么回事。果珍在一旁不敢隱瞞,只好如實相告。李言聞一聽就連呼“錯矣”。果珍還不服氣,李言聞告訴兒子,有的病癥看上去差不多,實質(zhì)卻不一樣。接著,把為什么那天時珍要以艾草為主藥,而今兒這兩個病人卻應該以黃連為主藥的道理講了一遍,把李果珍說得心服口服。
巧辨藥性真?zhèn)?/strong>
李時珍20歲那年,蘄州發(fā)生了一場嚴重的水災。洪水剛過,瘟疫開始蔓延。
這天,李時珍正在診病,突然一幫人鬧鬧嚷嚷地拉著一個江湖郎中涌進診所。為首的年輕人憤憤地告訴李時珍,他爹吃了這江湖郎中開的藥,病沒見好,反倒重了。他去找他算賬,郎中硬說藥方?jīng)]錯。讓李時珍給看看。說完把煎藥的藥罐遞了過來,李時珍抓起藥渣,仔細聞過,又放在嘴里嚼嚼,告訴他這是古醫(yī)書上的錯誤,《日華本草》的記載把漏藍子和虎掌混為一談。眾人慨嘆了一陣,只得把江湖郎中給放了。
不久,又有一位醫(yī)生為一名精神病人開藥,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藥,病人服藥后很快就死了。還有一個身體虛弱的人,吃了醫(yī)生開的一味叫黃精的補藥,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來,幾種古藥書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黃精和鉤吻說成是同一藥物,而狼毒、鉤吻毒性都很大。毫無疑問,古醫(yī)藥書籍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jīng)驗,但也確實存在著一些漏誤。若不及早訂正,醫(yī)藥界以它們?yōu)閼{,以訛傳訛,輕者耽誤治病,重者害人性命。
嘗遍百草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于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藥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藥。由于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藥物直稱為“本草”。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余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一部能概括這一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jié)性著作。李時珍意識到了它的分量,卻仍未料到,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shù)。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chǎn),可以主治風痹、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藥品。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與婆婆治病
李時珍一路考察,一路為父老鄉(xiāng)親們治病,深受人們尊敬與依賴。有位老婆婆,患習慣性便秘達30年之久,雖多方治療,終不見效。李時珍運用從民間學來的偏方,以適量的牽牛子配成藥,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還有個婦女鼻腔出血,一晝夜都止不住,怎么治也不見效。李時珍用大蒜切片敷貼患者足心,不大工夫血就不流了。這個方子,也是他從民間采得的。
驗證動物藥性
蘄蛇,即蘄州產(chǎn)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y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有研究,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里觀察。內(nèi)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今陽新縣)山里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為了找到真正的蘄蛇,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人家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對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么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于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
龍峰山有個狻猊(Suānní)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于親眼看見了蘄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侗静菥V目》寫到白花蛇時,說得簡明準確。
鯪鯉,即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巖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nèi),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后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并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從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fā)現(xiàn)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也糾正了其錯誤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