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泄瀉,又稱腹瀉,拉肚子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飲食所傷,或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樣為主證的病證。本病四季皆可發(fā)生,尤以夏、秋兩季為多見。發(fā)病年齡以嬰幼兒為主,其中6個月~2歲的小兒發(fā)病最高。
病因如下:
1.感受外淫
六淫外邪傷人,主要以濕為主,常夾雜寒、暑、熱等病邪,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皆使人發(fā)生泄瀉,脾臟喜燥而惡濕,外來之濕入侵則最容易困遏脾陽,從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導致泄瀉。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響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成泄瀉。
2.飲食所傷
脾胃為倉廩之官,脾主運化水谷和水液;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故飲食不當,如飲食過量導致宿食內停;或過食肥甘厚味,呆胃滯脾,濕熱內蘊;或誤食餿腐不潔之物,傷及腸胃;或過食生冷,導致寒濕交阻等,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致使脾胃的傳導失司,升降失調,水谷停滯而導致泄瀉。
3.脾胃虛弱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因長期飲食失調,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中陽不健,運化無權,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清氣下陷,水谷糟粕混雜而下,遂成泄瀉。
4.脾腎陽虛
久病之后,腎陽損傷,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命門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為泄瀉。
5.中氣下陷
久病失治誤治,導致中氣被損傷引起中氣下陷,不能提升陽氣,故而不能溫煦腐熟水谷,水谷不化,成為泄瀉。
癥狀如下:
1.寒濕停滯:
瀉下清稀,嚴重時如水樣,腹痛伴有腸鳴,痞滿,脘腹脹悶,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癥狀既惡寒發(fā)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等癥。
2.濕熱壅滯:
腹痛即瀉,瀉下急迫,勢如水注,或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臭,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肛門灼熱,舌質紅,苔黃膩。
3.暑濕壅滯:
發(fā)于盛夏之時,腹痛泄瀉,瀉下如水,暴急量多,糞色黃褐,伴見發(fā)熱心煩,胸悶脘痞,泛惡納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
4.飲食停滯:
腹痛腸鳴,瀉后痛減,瀉下糞便臭如敗卵,夾有不消化之物,伴見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
5.脾胃虛弱:
大便時溏時瀉,反復發(fā)作,稍有飲食不慎,大便次數即多,夾見不化水谷,伴見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少華,肢倦乏力。
6.腎陽虛衰:
每于黎明之前,臍腹作痛,繼則腸鳴而瀉,完谷不化,瀉后則安,伴見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軟。
7.中氣下陷:
多由久瀉或大病或久病導致的久瀉不止,甚者脫肛,伴見小腹墜脹,納呆,少氣懶言,體倦肢軟,渴喜溫飲,消瘦等。
推拿手法:
逆時針摩腹
補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推上七節(jié)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長強穴)成一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