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兒科疾病 > 正文

小兒腹瀉的發(fā)病基礎

來源:嶺南中藥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8/6/5
導讀: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藥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嬰兒腹瀉我們知道,人體攝人的食物和其他物質(zhì),經(jīng)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隨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人的飲食和從…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藥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人的食物和其他物質(zhì),經(jīng)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隨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人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腸黏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約9L,并含有大量電解質(zhì),一般24小時內(nèi),空腸吸收水分3~5L,回腸2~4L,進入結腸者只剩1~2L,且大部分被結腸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的水分不過100~150ml,還有少量的電解質(zhì)。由于腸道吸收水分的潛力強大,所以正常人糞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穩(wěn)定的,不會因飲水的多少受影響。在小腸上段腸腔內(nèi),由于食糜質(zhì)和量的差異以及電解質(zhì)含量的多少,其滲透壓可呈高張或低張狀態(tài),水分不斷由血漿滲入腸腔,或從腸腔吸收入血漿,使血漿與腸腔之間的滲透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


腹瀉的發(fā)病基礎是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發(fā)生障礙或紊亂,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減少和(或)動力加速等,最終導致糞便稀薄,可含滲液,大便次數(shù)增加而形成腹瀉。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內(nèi)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