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田基黃的干燥全草。廣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春夏季卡花時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
【別名】田基黃,斑鳩窩,雀舌草,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條香,金鎖匙,紅孩兒,寸金草,田邊菊,痧子草,光明草,莽殼草,小王不留行,細葉黃,觀音蓮,降龍草,七層塔,土防風,小元寶草,黃花仔,禾霞氣,耳挖草,小還魂,小蟻藥,小對葉草,八金剛草,蛇細草,對葉草。
【性味】甘、苦,涼。
【歸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活血,解毒消腫。
【應用】
1.腫瘤治療
本品用于濕熱蘊結氣血凝滯的肝癌、膽囊癌、胰腺癌等腫瘤,也可用于多種腫瘤肝轉移導致的濕熱蘊結型黃疸。
本品常與垂盆草、蒲公英、茵陳蒿、重樓、半枝蓮、半邊蓮、蟾皮等配伍應用。
對于肝轉移腫瘤,因多屬晚期,正氣不足,除茵陳蒿、垂盆草等清熱利濕藥物外,本品往往還配伍一定的黃芪、太子參、茯苓、薏苡仁等益氣扶正之品。
2.其他應用
(1)濕熱黃疸、目赤腫痛、熱毒瘡瘍:用于濕熱黃疸可配伍茵陳蒿、梔子、大黃等;用于目赤腫痛常配伍決明子、珍珠、竹葉等。
(2)熱毒瘡瘍、蟲蛇咬傷:內(nèi)用可配伍板藍根、大青葉、馬齒莧、大黃等,外用可用鮮品研碎外敷。
3.成藥應用
田基黃注射液與田基黃顆粒功用清熱利濕、散瘀消腫,用于病毒性肝炎屬肝膽濕證者,也可用于肝膽腫瘤黃疸證屬肝膽濕熱者。
【用量用法】15~30克,鮮品30~60克。水煎服,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文獻論述】
《本草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涂之。
《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嶺南釆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蝎傷。
【現(xiàn)代抗腫瘤藥理研究】
1.直接作用
地耳草對多種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而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地耳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層為抗腫瘤活性部位,從該活性部位中分離得到槲皮素-7 鼠李糖苷、異槲皮苷、小麥黃素、異巴西紅厚殼素、槲皮素、金絲桃苷和槲皮苷,其中小麥黃素和異巴西紅厚殼素對Bel-7402、Hela、Colo、A549、SGC-7901和Heps等6種體外培養(yǎng)的腫瘤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地耳草對人舌癌細胞株有明顯的殺傷作用,并且隨藥物濃度的增加殺傷力增強,其作用機制與干擾癌細胞內(nèi)線粒體和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有關。
2.間接作用
地耳草能提高大鼠全身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促進T淋巴細胞的分化與成熟,從而增強機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間接提高機體抗腫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