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南瓜蒂(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南瓜蒂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的干燥成熟果柄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收集果柄蒂,干燥。主產于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 中藥名稱南瓜蒂

  • 中藥學名(拉丁名)CALYX CUCURBITAE MOSCHATAE

  • 別 名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葫蘆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的干燥成熟果柄蒂。(《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干燥帶有部分果皮的果?;俊#ā渡虾J兄兴幉臉藴?994版》)

分布產地

主產于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收集果柄蒂,干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實,沿果梗膨大端切下,曬干。(《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性狀

呈五至六角形的盤狀。表面淡黃色,微具光澤,疏生刺狀短毛。果柄柱形,略彎曲,長2-3cm,直徑1-2cm,有隆起的棱脊5-6條。質硬而脆。切面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果梗一端呈圓柱形,稍彎曲,有隆起棱脊5-7條,長1-5cm,直徑1.5-2cm;表面淡黃色至淡棕黃色,略具光澤,具稀疏毛及突起的小圓點。另端膨大呈盤狀,5-7角形,直徑2.5-5.5cm,切面黃白色。質堅實。氣微,味淡。(《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性味歸經

苦、澀,平。(《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苦,寒。(《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功效

和中,益氣,安胎,散結,解毒,斂瘡。(《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安胎、解毒。(《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主治

用于胃氣上逆,噯氣不舒,胎動不安,深部膿腫,乳癌,癰瘡。(《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用于胎動不安;外用地癰腫,痔瘡,燙傷。(《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3-5只;外用適量。(《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置干燥陰涼處。(《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中藥配伍

①治疔瘡:老南瓜蒂數個。焙研為末,麻油調敷。(《行篋檢秘》)
②治燙傷:南瓜蒂曬干燒灰存性,研末,茶抽調搽。(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對口瘡:南瓜蒂燒灰,調茶油涂患處,連涂至痊愈為止。(《嶺南草藥志》)
④治骨哽喉:南瓜蒂灰、血余灰、冰糖,各適量。米糊為丸服。(《嶺南草藥志》)
⑤治一般潰瘍:南瓜蒂燒炭研末,香油調勻,涂敷患處。(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③保胎:黃牛鼻一條(煅灰存性),南瓜蒂一兩。煎湯服。(《綱目拾遺》神妙湯)

中藥炮制

取原藥,除去殘留皮、肉等雜質,切去部分長柄,洗凈,干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安徽藥材》:焙末用麻油調涂,治療瘡、背疽。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排痰、安胎。

傳說淵源

       清代,浙江海鹽地區(qū)有個叫張藝堂的貧困少年很好學,人也聰明。他想拜當地大學問家丁敬身為師。于是 身后背一個大布囊到了老師家,從里面捧出兩個重十余斤的大南瓜。旁人看了皆大笑,但丁敬身先生卻欣然接受了,并當場烹瓜備飯,招待學生,這頓飯只有南瓜菜,但師生卻吃得津津有味。所以在海鹽一帶,“南瓜禮”的故事一直被傳為美談。

原標題:南瓜蒂
詞條標簽:南瓜,南瓜蒂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