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杜鵑蘭(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山慈菇為蘭科植物杜鵑蘭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 Makino、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或云南獨蒜蘭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鱗莖。前者習(xí)稱“毛慈菇”,后二者習(xí)稱“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

植物名杜鵑蘭

拼音DuJuanLan

學(xué)名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亞科蘭亞科

樹蘭族

亞族布袋蘭亞族

杜鵑蘭屬

植物形態(tài)

假鱗莖卵球形或近球形,長1.5-3厘米,直徑1-3厘米,密接,有關(guān)節(jié),外被撕裂成纖維狀的殘存鞘。葉通常1枚,生于假鱗莖頂端,狹橢圓形、近橢圓形或倒披針狀狹橢圓形,長18-34厘米,寬5-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近楔形;葉柄長7-17厘米,下半部常為殘存的鞘所包蔽?;ㄝ銖募禀[莖上部節(jié)上發(fā)出,近直立,長27-70厘米;總狀花序長(5-)10-25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2毫米;花梗和子房(3-)5-9毫米;花常偏花序一側(cè),多少下垂,不完全開放,有香氣,狹鐘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針形,從中部向基部驟然收狹而成近狹線形,全長2-3厘米,上部寬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側(cè)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向基部收狹成狹線形,長1.8-2.6厘米,上部寬3-3.5毫米,先端漸尖;唇瓣與花瓣近等長,線形,上部1/4處3裂;側(cè)裂片近線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狹長圓形,長6-8毫米,寬3-5毫米,基部在兩枚側(cè)裂片之間具1枚肉質(zhì)突起;肉質(zhì)突起大小變化甚大,上面有時有疣狀小突起;蕊柱細(xì)長,長1.8-2.5厘米,頂端略擴(kuò)大,腹面有時有很狹的翅。蒴果近橢圓形,下垂,長2.5-3厘米,寬1-1.3厘米?;ㄆ?-6月,果期9-12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山西南部(介休、夏縣)、陜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廬山)、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乳源)、四川、貴州、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鳳慶、西疇)和西藏。生于林下濕地或溝邊濕地上,海拔500-29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越南、泰國和日本也有分布。(《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杜鵑蘭
詞條標(biāo)簽:杜鵑蘭,山慈菇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