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七葉鬼燈檠(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

紅藥子為虎耳草科植物鬼燈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in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土,切片,曬干或直接干燥。主產(chǎn)于陜西秦嶺和大巴山;湖北、四川、貴州也有少量生產(chǎn)。

植物名七葉鬼燈檠

拼音QiYeGuiDengQing

學(xué)名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in

別名搿合山、索骨丹、黃藥子、豬屎七、稱桿七、金毛狗、紅騾子、山藕、寶劍葉、慕荷、水五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目虎耳草亞目

虎耳草科

亞科虎耳草亞科

落新婦族

鬼燈檠屬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0.8-1.2米。根狀莖圓柱形,橫生,直徑3-4厘米,內(nèi)部微紫紅色。莖具棱,近無毛。掌狀復(fù)葉具長柄,柄長15-40厘米,基部擴(kuò)大呈鞘狀,具長柔毛,腋部和近小葉處,毛較多;小葉片5-7,草質(zhì),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7.5-30厘米,寬2.7-12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重鋸齒,腹面沿脈疏生近無柄之腺毛,背面沿脈具長柔毛,基部無柄。多歧聚傘花序圓錐狀,長約26厘米,花序軸和花梗均被白色膜片狀毛,并混有少量腺毛;花梗長0.5-1毫米;萼片(6-)5,開展,近三角形,長1.5-2毫米,寬約1.8毫米,先端短漸尖,腹面無毛或具極少(1-3枚)近無柄之腺毛,背面和邊緣具柔毛和短腺毛,具羽狀脈和弧曲脈,脈于先端不匯合、半?yún)R合至匯合(同時(shí)存在);雄蕊長1.2-2.6毫米;子房近上位,長約1毫米,花柱2,長0.8-1毫米。蒴果卵形,具喙;種子多數(shù),褐色,紡錘形,微扁,長1.8-2毫米。染色體2n=60?;ü?-10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產(chǎn)陜西、寧夏(徑源)、甘肅(隴南、隴東)、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和云南。生于海拔1100-3400米的林下、灌叢、草甸和石隙。(《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jià)植

無毒;清熱化濕,止血生肌。(《中國植物志》)

原標(biāo)題:七葉鬼燈檠
詞條標(biāo)簽:七葉鬼燈檠,紅藥子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jià)值藥用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