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137頁。
【處方】當(dāng)歸45g、酒白芍37.5g、山茱萸60g、枸杞子45g、鹿茸血0.75g、熟地黃120g、鹿茸(去毛)2.5g、紅參15g、山藥(炒)60g、茯苓60g、杜仲(炭)45g、牡丹皮24g、鹽澤瀉18g、五味子22.5g、菟絲子(酒制)60g。
【制法】以上十五味,鹿茸、鹿茸血、山藥、當(dāng)歸粉碎成細(xì)粉,過篩;其余酒白芍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與上述粉末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適量的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至褐色;味微苦。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細(xì)胞紡錘形,壁略厚,具極微細(xì)的斜向交錯紋理(當(dāng)歸)。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黏液細(xì)胞中,長80-240μm,直徑2-5μm(山藥)。未骨化的骨組織淡灰色或近無色,邊緣及表面均不整齊,具不規(guī)則的塊狀突起物,其間隱約可見條狀紋理(鹿茸)。
2.取本品20片,除去糖衣,研細(xì),加乙醚5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dāng)歸對照藥材1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功效】補(bǔ)氣養(yǎng)血。
【主治】用于氣血兩虧所致的四肢倦怠、面色無華、耳鳴目眩。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