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896、897頁。
【處方】忍冬藤1126g、甘草113g、蒲公英338g、赤芍338g、醋延胡索338g、大血藤1126g、大青葉338g、牡丹皮338g、川楝子338g、熟大黃225g。
【制法】以上十味,取熟大黃粉碎成粗粉,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shí)后進(jìn)行滲漉,收集滲漉液1215ml,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20-1.22(45-50℃)的清膏,藥渣備用;其余忍冬藤等九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shí),第二次加入大黃滲漉藥渣后,煎煮1小時(shí),煎液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06-1.08(85-90℃)的清膏,與上述清膏合并,混勻,噴霧干燥成細(xì)粉,加甜菊素、糊精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色至棕褐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功效】清熱涼血,化瘀止痛。
【主治】用于瘀熱蘊(yùn)結(jié)所致的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少腹疼痛;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g,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1)每袋裝6g;(2)每袋裝12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