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又稱腹瀉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一組疾病。多為嬰幼兒發(fā)病。病因未明時,通稱“腹瀉病”,若病因明確,改稱其他病名,如輪狀病毒性腸炎等。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1歲以內約占半數,是造成兒童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脾胃功能非常薄弱,如喂養(yǎng)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不潔,過熱或受涼,都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從而引起腹瀉。
(一) 病因
引起嬰幼兒腹瀉病的病因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原因。
(1) 感染因素 腸道內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尤其是病毒。
(2) 非感染因素 ①飲食因素:喂養(yǎng)不當可引起腹瀉;過敏性腹瀉;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雙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瀉。②氣候因素: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于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能誘發(fā)消化功能紊亂致腹瀉。③體質因素:小兒身體素質、營養(yǎng)狀況以及免疫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到疾病的轉歸,體質差的小兒患病的幾率大大高于體質好的小兒。
(二) 癥狀
(1) 輕型腹瀉 以胃腸道癥狀為主,大便次數增多但一般不超過10次/日,且每次量不多,為黃色或黃綠色水樣便,糞質不多,伴少量黏液?;純壕裆泻?,無全身中毒癥狀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表現。
(2) 重型腹瀉 除明顯胃腸道癥狀外,尚有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和全身中毒癥狀,如發(fā)熱、煩躁或萎靡、嗜睡,甚至休克、昏迷。
1) 按脫水程度分為:①輕度脫水:失水量為體重的5%(50毫升/千克)。精神稍差,口唇黏膜稍干,眼窩和前囟稍凹,哭時有淚,皮膚彈性正常,尿量稍減少。②中度脫水:失水量為體重的5%~10%(50~100毫升/千克)。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口唇黏膜干燥,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哭時淚少,皮膚彈性較差,尿量明顯減少,四肢稍涼。③重度脫水:失水量為體重的10%以上(100~120毫升/千克)。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口唇黏膜極度干燥,眼窩和前囟深凹,哭時無淚。皮膚彈性極差,尿量極少或無尿,休克癥狀。
2) 按脫水性質分:等滲性脫水,血清鈉為130~150毫摩爾/升;低滲性脫水,血清鈉<130毫摩爾/升;高滲性脫水,血清鈉>150毫摩爾/升。
3) 代謝性酸中毒:輕度酸中毒,HCO3-為13~18毫摩爾/升;中度酸中毒,HCO3-為9~13毫摩爾/升;重度酸中毒,HCO3-<9毫摩爾/升。出現為唇周灰暗或口唇呈櫻桃紅色,精神萎靡,呼吸深長等。
4) 低鉀血癥:血清鉀<3.5毫摩爾/升。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腹脹,腸鳴音減少或消失,心音低鈍,心律紊亂,心電圖出現T波低平、倒置、ST段下移、Q-T間期延長、U波增大。
5) 低鈣、低鎂血癥:血鈣<1.85毫摩爾/升,血鎂<0.58毫摩爾/升,二者常同時存在,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手足抽搐、驚厥或口唇痙攣。
(三) 預防
(1) 開始增加輔食時,有些小兒會因對新添食物的不適應而腹瀉,因此給小兒增加輔食時要循序漸進,不可一下增加過多品種或數量的輔食。
(2) 由于小兒的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全,吃得過飽同樣會引起小兒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腹瀉,因而不能給小兒吃得過飽。
(3)對體弱多病或是免疫缺乏的小兒,亂用益生菌有可能引起腹瀉,甚至引發(fā)敗血癥、心內膜炎等嚴重疾病。所以,益生菌不可亂用。
(4) 飲食或進食器具不夠衛(wèi)生,極易引起小兒腹瀉。因此,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要特別注意乳頭的清潔;人工喂養(yǎng)小兒注意奶具要嚴格消毒,喂剩下的奶要丟掉。
(5) 喂食的不規(guī)律有可能導致消化系統(tǒng)紊亂而出現小兒腹瀉,所以還要培養(yǎng)小兒飲食規(guī)律的好習慣,比如1歲的小兒,早、中、晚3次正餐之外中間可適當添加1~2次點心或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