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yī)文化事跡:丹井

      

     丹井直徑0.6米,深1.7米,口小底小腹大,最深處為螺形尖底。旁刻“丹井”二字,字體蒼勁古樸,為明代軍事家、詩人、戲曲家汪道昆手書。汪任兵部左侍郎時,曾和戚繼光一道,在浙閩沿海指揮抗倭戰(zhàn)爭,運籌畫策,功冠一時。距丹井30米處,又有“藥臼”,直徑1.5米,深1米,自日向下游傾斜、據(jù)說黃帝煉丹時常在此搗藥,故成臼狀。丹井、藥臼看起來似人工所鑿,其實都是第四紀(jì)冰川的遺跡。冰川裹帶而來的冰川礫石布于溪中,石上丹井、藥臼則由冰川溶蝕、攪拌,加之常年雨水沖刷而形成、這種罕見的井、臼,乃是冰川特殊加工的“珍品”,亦是稀有的自然景觀。南宋進(jìn)士程元岳寫有《觀黃山仙人藥白》詩一首:“藥臼空遺千載名,丹成人向九天行。我來欲覓刀圭劑,只聽寒泉佩玉聲。”

原標(biāo)題:岐黃名醫(yī)丹井

最新圖片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