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自古以來便是中醫(yī)治療脾胃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具體說來,就是通過燃燒艾藥產生的溫熱直接刺激皮膚及人體的穴位的方式來達到防治胃病的一種療法。它具有溫經散寒、拔毒瀉熱的功效,是胃病患者調理脾胃、治療胃病的極佳選擇?;颊呖梢圆捎靡韵路绞絹硎棺约旱钠⑽傅玫綔睾偷恼{理,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1.灸足三里穴
具體手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用點燃的艾柱直接去熏灼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40分鐘,以每7天為一個療程。另一種是現(xiàn)在皮膚上擦上一些蒜汁或凡士林,然后點燃放于足三里處的艾柱,可以連灸數(shù)柱。
2.灸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肚臍。具體操作時需要先在肚臍中填滿細鹽,再將中間刺有數(shù)個小孔的姜片放于鹽上,最后取來如花生米大小的艾絨放于姜片上點燃。等到艾絨燃盡之后再換新的艾絨。
3.艾條灸法
將點燃的艾條直接對準穴位,距離的尺度當以患者可以忍受的程度為準。通常情況下,使用艾條灸法時要遵循每日1次,每次20分鐘的標準。若是患者的病情有所減輕,則需要根據(jù)病情的變化來酌隋減少施灸次數(shù)。至于病愈后,患者為了鞏固功效仍可堅持每周一次灸足三里穴。
艾灸療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副作用小,可以幫助患者免除藥物對于腸胃的刺激。不過,患者在進行艾灸之前最好先與醫(yī)生取得聯(lián)系,并根據(jù)醫(yī)囑調整自己艾灸的過程。如此方能保證自身脾胃在科學的條件下進行調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