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人體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作用來完成,“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若脾胃功能不好,那么營養(yǎng)物質就無法順利地送達五臟六腑和身體各處。五臟六腑得不到滋養(yǎng),必然會引起一些外在的病變。也就是說,脾胃健運與否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中醫(yī)學通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總結出以下一些自我檢測脾胃健康的方法。
※査唇部、口腔
口腔和唇部能夠反映脾胃的健康狀況,這可不是什么新鮮說法。《黃帝內經(jīng)》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于口”“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這說明脾胃有問題會表現(xiàn)在口唇上。一般來說,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紅潤,干濕適度,潤滑有光澤;而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嘴唇發(fā)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另外,口臭、牙齦腫痛等癥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佳有關。
另外,脾還主涎液,涎與唾合稱為口水?!饵S帝內經(jīng)》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xiàn)。
一個人的脾氣充足,則涎液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進行吞咽和消化,并且它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不會溢出來。而脾氣虛弱時,脾本身的固攝功能就會減弱,“涎”就會不聽話了。比如睡覺時流口水,就是脾氣不足的一種表現(xiàn)。
※査鼻子
中醫(yī)認為,肺開竅于鼻,而胃經(jīng)起于鼻部,因此脾胃的經(jīng)脈與鼻竅也是相連的。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谷精微無法上輸濡養(yǎng)鼻竅,就會引起鼻腔干燥等癥,有時還會引起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等問題。這種情況多是脾胃虛弱、氣津不足、脾氣不能攝血或肺虛火旺上沖鼻竅所致。
鼻翼發(fā)紅的人,多有胃熱,往往還伴有容易饑餓、口臭、牙齦腫痛等癥狀。其根本原因在于脾的運化能力不足,使食物蘊積滯留于胃腸,食物積久化熱所致。如果鼻頭色白,并且伴有腹痛,多是由脾胃虛寒所致。
※査眼睛
“肝開竅于目”,眼睛之所以能看東西,全賴于肝血的濡養(yǎng)。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tǒng)血,肝血稟受于脾胃。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勢必會影響到肝的藏血功能,進而影響到眼睛,使得眼睛容易疲勞,出現(xiàn)視物模糊等不適。如果出現(xiàn)視力疲勞、視物模糊并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淡、脈緩弱無力等癥,多與脾氣不足、清陽不升、目失所養(yǎng)有關。另外,脾還與體液的吸收關系很大,如果常出現(xiàn)眼泡水腫等現(xiàn)象,也可能是脾胃功能出了問題。
※査耳朵
耳朵同樣可以反映脾胃的
狀況。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腎開竅于耳,《靈樞·脈度》中指出:“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是先天之本,它離不開后天之本——脾胃的滋養(yǎng),如果一個人的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的來源不足,則腎精必虧,耳竅失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耳鳴、耳聾等問題。脾虛氣弱,水濕不能正常運化,致使內生痰濁,耳道閉阻也會出現(xiàn)耳鳴、耳聾等癥狀。
※査排泄功能
中醫(yī)認為,腎為水臟,脾為中土,共同主管著水液的代謝轉輸。脾氣健旺,清升濁降,就可以助腎化水,使排尿通暢;脾虛則升降功能失調,會引起排尿不暢,嚴重者會出現(xiàn)不能排尿的現(xiàn)象。
不僅如此,一旦脾氣虛弱,水谷不能正常運化,會出現(xiàn)大便清稀,大便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有時伴有腸鳴等;脾的清陽之氣一旦下陷,會出現(xiàn)經(jīng)常性泄瀉,甚至久瀉、脫肛;如若氣不統(tǒng)血,則會出現(xiàn)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