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于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是“氣血生化之源”。而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其中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從而滋養(yǎng)全身,因此脾胃為“后天之本”。
脾胃在生理上相互聯(lián)系,病理上也相互影響。如果脾的運化失職,清氣不升,便會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使人出現食少、嘔吐、惡心、脘腹脹滿等癥。反之,如果飲食沒有節(jié)制,食滯胃脘,胃失和降,也會影響脾的升清與運化,使人出現腹脹泄瀉等癥。由此可見,脾胃在防病和養(yǎng)生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
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币虼耍覀冊谌粘I钪幸朴诒Wo脾胃。得空時練一練下面的脾胃功,健脾養(yǎng)胃一舉兩得。
第一種脾胃功:左右臂單舉
(1) 動作要領: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左臂緩緩極力上撐,右臂緩緩極力下按。右臂屈肘,手背貼于脾俞(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也就是從低頭時背部最高隆起的那塊骨頭算起,第11個突起下方左右各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也就是從低頭時背部最高隆起的那塊骨頭算起,第12個突起下方左右各1.5寸處)上,左臂隨同向右側反復擰轉若干次。右臂上舉動作與左臂同,只是左右相反。
(2) 注意事項:全身放松。身體向右擰轉時,左臂外旋,同時肘微屈,掌心朝內。身體向左擰轉時,左臂內旋,同時胸、肘展開,掌心朝外。
(3) 此法功用:刺激脾俞、胃俞,調理脾胃運化,增強臟腑功能。
第二種脾胃功:擰腰
(1) 動作要領:兩腳平行站立,與肩略寬,下蹲成馬步。兩拳輕握,拳心向上,置于肋下。向左方擰腰,右臂內旋左伸,手臂外旋擰轉抓回,復原至肋下,在抓回的同時腰微微向右擰轉,同時,左臂內旋左伸,手臂外旋擰轉抓回復原至肋下。向右方擰腰時的動作與向左方的動作相同,但方向相反。
(2) 注意事項:全身放松,動作靈活且富有彈性。
(3) 此法功用:肢體導引牽動內臟,疏通經絡。
第三種脾胃功:俯仰吃氣
(1) 動作要領:前俯吃氣的動作要領:兩腿下蹲成馬步站立。兩手叉腰,平靜呼吸3次。第三次呼吸將完時,上體徐徐前俯,同時將肺中余氣吐盡。然后,頭引頸前伸(似小勺舀水的姿態(tài)),慢慢將身抬起,同時緩緩地自然吸氣,將氣吸完時正好恢復成馬步之姿。如此反復屈伸呼吸36次。
側俯吃氣的動作要領:馬步站立,兩手叉腰,平靜呼吸3次,第三次呼吸將完時,上體徐徐向右側俯身,同時將肺中余氣吐盡。在俯身狀態(tài)下轉身向左側方,頭引頸前伸(似小勺舀水的姿態(tài)),慢慢將身抬起,同時緩緩吸氣。氣吸滿后恰好恢復馬步站立勢。同時兩手如此反復,左右交替做若干次。
(2) 注意事項:雙手叉腰時,拇指朝后,其他四指朝前。上體前俯時,頭部要低于兩膝。
(3) 此法功用:打通任、督、沖三脈。對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肝膽與胃腸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頸椎、腰椎等部位疾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第四種脾胃功:叩穴
(1) 動作要領:左腳前邁一步,左膝彎曲,右腿伸直,呈左弓步。兩手輕握拳,自然呼吸。上身先前俯,同時左拳叩擊右腿足三里穴(左手食指第二關節(jié)在右腿沿脛骨上移,到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處,指尖所觸及的就是足三里);上身再后仰,右拳以拳背擊打脾俞、胃俞;然后,左拳叩擊右肩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也就是乳頭正上方落在肩膀處的那一點)。按照上面的動作反復有節(jié)奏地叩擊若干次。然后再換右弓步,叩擊若干次。
(2) 注意事項:飯前飯后不宜練習。
(3) 此法功用:刺激足三里、脾俞、胃俞、肩井等要穴,調理消化功能。
脾胃功春夏秋冬四季皆可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時節(jié)的前18天內脾主令是練脾胃功的最佳時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