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文化 > 中醫(yī)古籍 > 明朝 > 正文

幼科發(fā)揮

信息來源:國醫(yī)小鎮(zhèn)發(fā)布時間:2018/5/8

敘萬氏幼科源流

粵自先祖杏城翁。豫章人。以幼科鳴。第一世。蚤卒。先考菊軒翁孤。繼其志而述之。

庚子客于羅,娶先妣陳氏。生不肖。乃家焉。其術(shù)大行。遠近聞而誦之萬氏小兒科云。為貳世。羅有鉅儒張玉泉、胡柳溪。講明律歷史綱之學。翁知全可教。命從游于夫子之門而學焉。頗得其傳。翁卒矣。顧其幼科之不明不行也。前無作者。雖美弗彰。后無述者。雖盛弗傳。不肖之責也。故予暇日。自求家世相傳之緒。散失者集之。缺略者補之。繁蕪者刪之。錯誤者訂之。書成。名育嬰家秘。以遺子孫。為三世。惜乎有子十人。未有能而行之者。其書已流傳于荊、襄、閩、洛、吳、越之間。莫不曰此萬氏家傳小兒科也。余切念之。治病者法也。主治者意也。擇法而不精。徒法也。語意而不詳。徒意也。法愈煩而意無補于世。不如無書。又著幼科發(fā)揮以明之者。發(fā)明育嬰家秘之遺意也。吾不明。后世君子必有明之者。不與諸子??制洳荒苊?。不能行。萬氏之澤。未及肆世而斬矣。極閘人者。茍能如尹公他得庾公之斯而教之。則授受得人。夫子之道不墜。若陳相雖周孔之道。亦失其傳也。諸賢勖之哉

造化大慈也。有所授之。于焉有晰于其微。而身皆傳之者。是帝之力臣。而軒岐氏嗣響慈父母涂阱陷設夏威。顧乃于意實嗜好而犢之。有形無形之別也。無形而汨天和。即慈父母之懷。猶然災疹之區(qū)。矧乎寒熱燥濕之微茫。而又以的為招乎?;蛘咧^彭殤有主。方書之奇也。龍之代甘脆也。則參、術(shù)、芎、芩當不與山青并爛。其半為造物所蠹者。天與人不并至也。而不見夫蓬蓬者乎。塞向有方。指而勝之。而勝之。南北海而躅猶有及也。而不見乎豫章之木乎。鄧林之腴。青陽之德。然必七年。而后可覺。方芽而斫削是尋。其盡也斯須。柰何養(yǎng)赤子者。愛于一指一。斧斫而還自賊也。其忽錙銖。其什伯。蚤覺者反是。

操寸帙而攻萬瘥。代冥冥力。故耳目遞貴于方輿之內(nèi)。所謂朝宓軒而參元宰者。萬氏于此道至焉哉。廣嗣者弓皇皇焉。而幾得之。已痘者治皇皇焉。而幾得之。其危而不可必者。

屢屢也。斯書成人之命。所必欲得者。無不得之于萬氏。則非龍之詭。而甘脆之可遞嘗也。

手授其徒。命曰家秘。不佞奄有赤子之邦。不以廣而氏者。無以得之于天矣。不佞又不以歸萬氏。而歸

形氣發(fā)微論

大哉醫(yī)乎。其來遠矣。粵自混沌既判。洪荒始分。太陽之輕清者。以氣而上浮者為天。

之重濁者。以形而下凝者為地。天確然而位乎上。地煥然而位乎下。于是陽之精者為日。東升而西墜。陰之精者為月。夜見而晝陰。兩儀立矣。二曜行焉。于是玄氣凝空。水始生也。

赤氣炫空。火始生也。蒼氣浮空。木始生也。素氣橫空。金始生也。黃氣際空。土始生也。

五行備。萬物生。三才之道著矣。是以人之生也。稟天地之陰陽。假父母之精血。交感凝結(jié)。以為胞胎也。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至齠齡。迨其成童。與夫壯年。豈易然哉。故一月之原。有白露之稱。三月之胚。有干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則先生右腎而為男。

陰包陽也。先生左腎而為女。陽包陰也。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己勝也。小腸屬火。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jīng)。十二經(jīng)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絲絡。一百八十絲絡生一百八十纏絡。一百八十纏絡生三萬四千經(jīng)絡。三萬四千經(jīng)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jié)。生三百六十五大穴。三百六十五大穴。

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備矣。所謂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發(fā)生。七月則游其魂兒能動其左手。八月游其魄。兒能動其右手。九月三轉(zhuǎn)身。十月滿足母子分。其中有延月生者。必生貴子。不足日月生者。必生貧賤之人。誕生之后,有變蒸之熱。

長其精神。壯其筋骨。生其意志。變蒸已畢。一歲期焉。齒生發(fā)長。神志有異于前也。故曰。齒者腎之余也。爪者筋之余也。神者氣之余也。吁。人身之難得也如此哉。方其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頭之露。氣血未定。易寒易熱。腸胃軟脆,易饑易飽。為母者調(diào)攝不得其宜。必不免吐瀉驚疳之病矣。及其長也。嗜欲既開。不能修養(yǎng)。是以六氣逆侵于其外。七情交戰(zhàn)于其中。百憂累其心。萬事勞其神。一融之氣,安能無病焉。小兒之瘡疹。大人之傷寒。

尤其甚也。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大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亦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

原病論

夫小兒者。幼科也。初生曰嬰兒。三歲曰小兒。十歲曰童子。兒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淺各異。觀形察色之殊。望聞問切之間。若能詳究于斯。可竭神圣工巧者矣。蓋望者鑒貌辨其色也。假如面部左腮屬肝。右腮屬肺。額屬心。鼻屬脾。顴屬腎。肝病則面青。肺病則面白。心病則面赤。脾病則面黃。腎病則面黑。是乃望而知之也。聞者聽聲知其證也。假如肝病則聲悲。肺病則聲促。心病則聲雄。脾病則聲緩。腎病則聲沉。此屬于臟。又大腸病則聲長。小腸病則聲短。胃病則聲速。膽病則聲清。膀胱病則聲微。此屬于腑。是乃聞而知之也。

問者問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則肝病。好食辛則肺病。好食苦則心病。好食甘則脾病。好食咸則腎病。好食熱則內(nèi)寒。好食冷則內(nèi)熱。是乃問而知之也。切者切脈察其病也。假如小兒三歲以下。有病。須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關(guān)。從第二指側(cè)。第一節(jié)名風關(guān)。二節(jié)名氣關(guān)。

三節(jié)名命關(guān)。辨其紋色。紫者屬熱。紅者屬寒。青者屬風。白者疳病。黑者中惡。黃者脾之困也。色見紅者可治。色黑則危矣。若見于風關(guān)為輕。氣關(guān)為重。過于命關(guān)。則難治矣。至三歲以上。乃以一指按寸關(guān)尺三部。常以沉實七至為率。添則為熱,減則為寒。浮洪風盛。

數(shù)則多驚。沉遲為虛。沉實為積。是乃切而知之也。大抵小兒之病。大半胎毒。而小半于傷食也。其外感風寒之疾十一而已。蓋小兒之在胎也。母饑亦饑。母飽亦飽。辛辣適口。胎氣隨熱。情欲無節(jié)。或喜怒不常。皆能令其子受患。其為母者,胎前既不能謹節(jié)。產(chǎn)后尤不能調(diào)護。是以唯務姑息。不能防微杜漸?;蛭礉M百。而遂與酸咸之味?;蛭醇爸軞q。而輒與肥甘之物。百病由是而生焉。且小兒脾胃。本自嬌嫩。易于傷積。乳食傷胃。則為嘔吐。乳食傷脾。則為泄瀉。吐瀉既久。則變緩驚?;驗楦尾?。食乳停積。則生濕痰。痰則生火。痰火變作。則為急驚。或成喉痹。痰火結(jié)滯。或成痛吊?;驗榇浴S秩缣ズ?,稟受有病也。臍風撮口者。胎元有病也。鵝口口瘡者。胃中有濕熱也。重舌木舌者。脾經(jīng)有實火也。走馬牙疳者。氣虛實熱也。愛吃泥土者。脾臟生疳也。胎驚夜啼者。邪熱乘心也。變蒸發(fā)熱者。胎毒將散也。丹毒者?;鹦杏谕庖?。蘊熱者。火積于中也。中惡者。外邪乘也。睡驚者。

內(nèi)火動也。喉痹者。熱毒也。眼痛者。火盛也。膿耳者。腎氣上沖也。鼻寒者。風邪在胃也。頭痛者。熱毒攻也。臍痛者。風濕中也。尾骨痛者。陰虛痰也。諸蟲痛者。胃氣腐也。陰腫疝氣者。寒所郁也。盤腸氣者。冷所搏也。脫肛者。大腸虛滑也。遺溺者。膀胱冷弱也。

尿濁者。濕滯脾胃也。便血者。熱傳心肺也。下淋者。膀胱郁熱也。吐血者。榮衛(wèi)氣逆也。

小便不通者。有陰有陽也。大便閉結(jié)者。有虛有實也。解顱鶴膝者。胎元不全也。行遲發(fā)逆者。氣血不充也。龜胸者。肺熱脹滿也。龜背者。邪風入脊也。語遲者。邪乘心也。齒遲者。腎不足也。瘧者。膈上痰結(jié)也。痢者。腹中食積也??人哉摺7蝹L也。喘急者。痰氣盛也。心痛者。蟲所嚙也。腹痛者。食所傷也。內(nèi)傷發(fā)熱。則口苦舌干也。外感發(fā)熱。則鼻塞聲重也。腹脹者。脾胃虛弱也。水腫者。土虛火旺也。黃膽者。脾胃濕熱也。斑疹者。陰陽毒瓦斯也。自汗者。氣虛也。積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無定位。無形之氣也。胃者主納受。脾者主運化。脾胃壯實。四肢安寧。脾胃虛弱。百病蜂起。故調(diào)理脾胃者。醫(yī)中之王道也。節(jié)戒飲食者。卻病之良方也。驚疳積熱者。小兒之常病也。望聞問切。醫(yī)家之大法也。

若夫療病用藥。如箭中鵠心。則又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言傳也。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斯言得之矣。

入門審候歌

觀形察色辨因由。陰弱陽強法硬柔。若是傷寒雙足冷。要知有熱肚皮求。鼻冷便知是瘡疹。耳冷應知風熱證。渾身全熱是風寒。上熱下冷傷食病。

觀面部五臟形歌

心經(jīng)有冷目無光。面赤須知熱病當。赤在山根驚四足。積看虛空起陰陽。肝經(jīng)有冷青。有熱肩胞赤亦臨。發(fā)際白言驚風入。食倉黃是積果深。脾冷應知面色黃。三陽有白熱為殃。青居發(fā)際生驚候。唇口皆黃是積傷。肺經(jīng)面白冷為由。熱赤人中及嘴頭。青在山根驚四足。熱居發(fā)際積為仇。面黑應知腎腸寒。食倉紅是熱須看,風門黃可言風入。面目微沉于兩

觀面部五色歌

面赤為風熱。面青驚可詳。心肝形見此。脈癥辨溫涼。脾怯黃疳積。虛寒白光。

若逢生黑氣。腎敗命虛亡。

三關(guān)脈紋變見歌

魚刺驚風證莫疑。氣關(guān)疳病熱相隨。命關(guān)見此為難治。此是肝家傳到脾。初節(jié)懸針。氣關(guān)脈熱更堪疑。三關(guān)直透黃泉近。此癥須知是慢脾。水字生驚肺受風。氣關(guān)鳴嗽積痰攻。醫(yī)人仔細辨虛實。出命驚疳火癥兇。乙字驚風肝肺隨。氣關(guān)形見發(fā)無時。此形若直命關(guān)上。不久相將作慢脾。曲蟲為候主生疳。若見氣關(guān)積穢肝。直到命關(guān)為不治。須知心臟已傳肝。雙環(huán)肝臟受疳深。入胃氣關(guān)吐逆臨。若是命關(guān)為死候。枉教醫(yī)人免(苦)勞(費)心。流珠形見死來侵。面上如斯亦不深??v有神丹不可救。醫(yī)人仔細更叮嚀。

小兒正訣指南賦

小兒方術(shù)。號曰啞科??诓荒苎?。脈無所視。唯形色以為憑。竭心思而施治。故善養(yǎng)子似養(yǎng)龍以調(diào)護。不善養(yǎng)子者。如舐犢之愛惜。愛之愈深。害之愈切。乍頭溫而足冷。忽多啼而亂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無脈之風門。以補造化之不及。腸胃脆薄兮。飲食易傷。

筋骨柔弱兮。風寒易襲。父母何知。看承太重。重綿濃褥。反助陽以耗陰。流放飯。總敗脾而損胃。聞異聲。見異物。失以提防。深其居。簡其出。固于周密。未期而行立兮。喜其長成。無事而喜笑兮。謂其聰明。一旦病生。而人心戚。不信醫(yī)而信巫。不求藥而求鬼。此人事之不修。謂天命之如此。欲觀氣色。先分部位。左頰青龍屬肝。右頰白虎屬肺。天庭高而離陽心火。地閣低而坎陰腎水。鼻在中而脾土為通氣。觀乎色之所見。知乎病之所起。又況脾應乎唇。肺通于鼻。舌乃心苗。淚為肝液。胃流注于雙頤。腎開竅于兩耳。爪則筋之余。而脾為之運。發(fā)則血之余。而腎為之主。脾司手足。腎運齒牙。茍五臟之或衰。即所屬之先斃。凡觀乎外。必知其內(nèi)。紅氣現(xiàn)而熱蒸。青色露而驚悸。如煤之黑兮。中惡之因。似橘之黃兮。脾虛之謂。白乃疳勞。紫為熱極。青遮口角難醫(yī)。黑掩太陽不治。年壽赤光。多生膿血。山根青黑。頻見災危。雖察色以知烏。豈按圖而索驥。朱雀貫于雙瞳。火入水鄉(xiāng)。青龍達于四白。肝乘肺位。瀉痢而帶傷須防??人远纤{可忌。疼痛方殷。常面青而唇撮。驚風欲發(fā)。先顏赤而目直?;鸸庋嫜?。外感風寒。金氣浮浮。中藏癖積。乍黃乍白兮。疳熱連綿。又赤又青兮。風邪緊急。察之若精。治之得理。鴉聲魚口。枉費精神。肉折皮干。空勞心力。氣色改移。形容變易。氣乏兮囟門成坑。血衰兮頭毛作穗。眼生眵淚兮肝風目??诹魈迪奄?。脾冷滯積。面目虛浮。定腹脹而氣喘。眉毛頻蹙。則肚痛以多啼?;壮鲑馄⑽笇?。瘡兮肛藏先虧。茍瞑眩而弗瘳??v神仙而何益。手如數(shù)物。肝風將發(fā)。面若涂朱。心火以熾。坐臥欲冷兮。煩熱之攻。伸縮就暖兮。風寒之畏。肚大腳細。脾欲困而成疳。眼瞪口張。熱已危而必斃。弄舌脾熱。解顱腎憊。重舌木舌。虛熱積于心脾。哽氣喘氣。實火浮于脾肺。齦宣臭露。必是牙疳,哺露丁奚。多緣食積。唇干作渴。腸鳴自利。夜啼分為四癥。變蒸周于一年。心熱欲言而不能。脾虛無時而好睡。病后失音腎怯。咳嗽失音肺病。肚痛而清水流出者蟲。腹痛而大便酸穢者積??陬l欠而肝虛。舌長伸而火熾。龜背兮腎風入于骨髓。龜胸兮肺火脹于胸膈。鼻干黑燥?;鹗⒔鹚ァ6谴笄嘟?。木強土壞。丹瘤瘡疥。皆胎毒之流連。吐瀉瘧痢。乃食積之沾滯。不能吮乳者。熱在心脾。常欲俯臥者。熱蒸腸胃。喜視燈火。煩熱在心。愛吃泥土。疳熱在脾。腹痛寒侵??诏彑岱e。臍風忌一臘?;鸬の芬恢?。

驚自熱來。癇因痰至。吐瀉而精神耗散則危。瘧痢而飲食減少心瘁。驚本心生。風因肝致。

搐分左右。癥有順逆。藥分補瀉。病有虛實。急驚者。由于積熱之深。涼瀉便宜。慢驚者。

得于大病之后。溫補為貴。頭搖目竄而氣喘兮。上工莫醫(yī)??卩浔菑埗銢鲑?。靈丹何濟。

閉目兮無魂??窠匈舛嗨睢2恢掏抡咚?。反加悶亂者危。既明癥候。須知調(diào)理。胎毒兮甘草黃連。食積兮白術(shù)枳殼。急掠搐掣。以導赤瀉青。慢驚螈。以補中益氣。集圣治疳。備急去積。抱龍丸化痰鎮(zhèn)驚。胃苓丸補中開胃。夜啼兮退熱涼心。晡熱兮養(yǎng)血升提。理中主瀉。香連止痢。積熱不除。涼驚丸大有神功。沉寒難瘳。養(yǎng)脾丸最為秘密。痰火攻兮三黃丸。

谷下兮一粒金。柴芩治瘧。月蟬消痞。潮熱金花。咳嗽玉液。瘡疥胡麻。丹瘤涼膈。吐瀉而渴兮。白術(shù)可投。煩熱而渴兮。益元為最。丹疹兮消毒。腹痛兮脾積。鼻衄咳血茅花。木舌重舌針刺??诏彶挥呦葱?。腹脹不食者平胃。五拗治啼。四苓利水。退黃消腫。胃苓加減以堪行。破積安蟲。集圣從容而可治。大抵小兒易為虛實。調(diào)理但取其平。補瀉無過其劑。

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熱走氣以耗陰??嗪當£柖鴵p胃。如逢食積。解之不可或遲。若過虛羸。補之尤為至急。才少俄延。便成勞斃。

胎疾

小兒自初生至周歲有疾者。皆為胎疾。

氣。陽也。血。陰也。人之有生。受氣于父。陽之變也。成形于母。陰之合也。陰陽變成其身。身之中形藏四。頭面一也。耳目口鼻二也。手足三也。皮肉筋骨四也。神藏五。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是也。凡九藏者。皆父母一體而分者也。形拘于一偏。而不能相通者。陰之靜也。神隨感而動者。陽之動也。兒之初生。只是一塊血肉耳。雖有形而無所用。雖有五臟。而無其神。猶空藏也。至于變蒸之后。皮肉筋骨。以漸而堅。聲色臭味。以漸而加。志意智能。以漸而發(fā)。知覺運動。而始成童。此天地生物之心。至誠不息也。有因父母稟受所生者。胎弱胎毒是也。胎弱者。稟受于氣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體而分。如受肺之氣為毛皮。肺氣不足。則皮脆薄怯寒。毛發(fā)不生。受心之氣為血脈。心氣不足。則血不華色,面無光彩。受脾之氣為肉。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氣為筋。肝氣不足。則筋不束骨。機關(guān)不利。受腎之氣為骨。腎氣不足。則骨軟。此胎稟之病。當隨其藏氣求之。肝腎心氣不足。宜六味地黃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參苓白術(shù)丸主之。

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所謂父強母弱。生女必羸。父弱母強。生男必弱者是也。故兒有頭破。顱解。神慢。氣少。項軟。頭傾。手足痿弱。齒生不齊。發(fā)生不黑。行走坐立。

要人扶掖。皆胎稟不足也。并宜六味地黃丸主之。

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門相火之毒。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觀東瘤之論。丹溪胎毒之論。治法可見矣。古方有解毒之方。如黃連甘草法。又有育嬰解毒延齡丹。皆良方也。予新立一方。用丹溪三補丸方。苓連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為末。雪水丸麻子大。朱砂雄黃為衣。名曰生熟解毒丸。小兒日與食之佳。

有胎毒所生者。如蟲疥流丹。浸淫濕瘡。癰癤結(jié)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與夫胎熱胎黃胎驚之類。兒之初生。有病多屬胎毒。如一臘之臍風。百之痰嗽。難治。恰半歲而真搐者兇。未一歲而流丹者死。是也。況初生之兒。腸胃薄小。血氣未充。藥石則難進也。榮衛(wèi)微弱。筋脈未實。針灸則難用也。業(yè)幼科者。慎毋忽諸。

一小兒丹發(fā)于臉。眼中紅腫。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兒生下一月后。遍身蟲疥浸淫濕爛。其皮如脫。日夜啼。忽一日。其瘡盡隱。發(fā)搐或問。胎稟不足之證。得于父母有生之初。如何醫(yī)得。予曰。諸器破損者。尚可補之。

胎弱者。不可補之乎。貴得其要也。夫男女之生。受氣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強者。生子亦強。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長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兒受父母之精血以生。凡五臟不足者。古人用地黃丸主之。或曰。五臟不足。而專補腎何也。曰。太極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兩腎。腎者五臟之根本。經(jīng)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謂也。

或問胎毒之說。予曰。先賢論之詳矣。蓋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胎之欲也。

火也。故思慮之妄。火生于心。恚怒之發(fā)?;鹕诟巍1е^?;鹕诜?。酒肉之饜?;鹕谄?。淫佚之縱?;鹌鹩谀I。五欲之火。隱于母血之中。即是毒也。男女交媾。精氣凝結(jié)。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如謂兒在母腹。饑則食母之血??蕜t飲母之血。及其破胎而出??谟杏嘌?。拭之不凈。咽下腹中。是謂胎毒。斯言也。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未有辯之者。此書之不可盡信也。胚胎資始。父精所生。身體資生。母血所養(yǎng)。是水珠露花。男女漸分,毫發(fā)筋骨。形象斯具。誕彌厥月。氣足形全。乃破胎而生矣。初在母腹之時。如鳥之雛。

伏于卵殼之中。何所飲食也。口內(nèi)之血。乃母臨產(chǎn)。惡露漬入口中。未必是母腹中所銜之血也。既云咽下腹中。則入于大腸界。從大便出矣。安得留一兒頸細。其父嘗問于予。可養(yǎng)何如。予曰。頸者頭之莖也。頸細則不能任元。在父母調(diào)養(yǎng)之。八歲后再議。至五歲死。

一兒解顱。未一歲認字念書。父母甚愛之。予曰。此兒胎稟不足。腎虛顱解。真陽弱矣。聰慧早發(fā)。真陽泄矣??诌z父母憂。未一歲而發(fā)搐死。

一兒周歲后多笑。予曰。此兒難養(yǎng)。父問其故。予曰。腎為水。心為火。水陰火陽。陰常不。待人引之而笑者。此有情也。見人自笑者。此無情也。后以痘瘡而死。

一兒頭縫四破。皮光而急。兩眼甚小。予曰。腦者髓之海也。腎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熱而頭破。額顱大而眼楞小也。宜服地黃丸。父母不信。至十四歲而死。

一兒發(fā)搐。五日不醒。藥石難入。予針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曰。吾兒未出痘疹。愿??杀o事。若在近年不敢許。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兒四歲。出痘時頸軟頭傾。不能自舉。予謂其父曰。此兒胎稟不足。瘡毒正發(fā)。壯火食氣。亟補元氣。使痘易發(fā)易壓。幸而保全。再補其陰。不然恐難出二八數(shù)也。乃大作調(diào)元湯。

連服之獲安。

有三因所生者。衣太濃則熱。太薄則冷。冷熱之傷。此外因也。乳多則飽。乳少則饑。

之傷。此內(nèi)因也??外柚袗?。墜仆折傷。此不內(nèi)不外因也。若順乎天時。適其寒溫。則不傷冷傷熱矣。慎擇乳母。節(jié)其飲食。則不傷饑飽。調(diào)護之久。愛惜之深,必無縱弛之失也。慎勿使庸醫(yī)。妄投湯藥。誤兒性命。


臍風

治未病。臍在兩腎之間。任沖督脈之所系也。兒之初生。斷臍護臍。不可不慎。故斷臍。隔衣咬斷者。上也。以火燎而斷之。次也。以剪斷之。以火烙之。又其次也。護臍之法。

臍既斷矣。用軟布纏裹。待干自落。勿使犯去也。三朝洗兒。當護其臍。勿使水漬入也。臍落之后。當換抱裙。勿使尿濕浸及臍中也。如此調(diào)護。則無臍風之病。所謂上工治未病。十得十全也。

治初病。兒生旬日之后。臍風為惡病也。凡覺小兒噴嚏多啼。此臍風欲發(fā)之候。急抱小明處。審視口中上。有泡如珠如米?;蚓刍蛏?。此病根也。其色白者初起也。黃者久也??捎勉y挖耳。輕手刮出。煎甘草薄荷湯拭洗之。預取桑白皮汁涂之。自此日日視之。有則去之。不可因循。以貽后禍。所謂中工治初病。十全六七也。

治已病。不知保護于未病之先。不知調(diào)護于初病之日。其泡子落入腹中。變?yōu)槿C。一曰撮口。二曰噤風。三曰鎖肚。證雖不同。皆臍風也。撮口證兒多啼??陬l撮者。此臍腹痛也。

可用雄黃解毒丸。加乳香沒藥各五分。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竹瀝生姜自然汁送下。利去惡涎良。外用蘄艾炒熟杵爛。護其臍。頻換。使暖溫之氣不絕也。不乳者不治。

噤風證。牙關(guān)緊急。不能吮乳。啼聲不出發(fā)搐者。不治。鎖肚證。臍突青腫。肚腹脹青筋浮露。大便澀不通者。不治?;騿柲氾L三證。古人有方。何謂不治。予曰。一臘之內(nèi)。謂初生八日。草木方萌。稍有觸犯。即便折傷。經(jīng)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

故噤風者。乳食不得入。則機廢于上矣。鎖肚者。便溺不得通。則機廢于下矣。所謂出入廢則神機化滅者。是也。神出機息。雖有神丹。不可為也。豈蜈蚣蠶蝎諸毒藥之可治耶。

一小兒生后三日。啼哭不乳。予視其證非臍風。乃臍腹痛也。取蘄艾杵爛?;鹕虾鏌?。

掩其臍上。以帛勒之。須臾吮乳而不啼矣。

一小兒生八日。噴嚏多啼。請予視。予曰。此臍風也。視其上果有泡。色變黃矣。乃挖耳刮去之。其父慘然。愛惜之心見于形色。故去之未盡也。有老嫗聞之。急使婢女告其父。當急去之。其言迫切。父益懼。自取銀挖耳刮之不惜也。遣人告予。予回書曰。旬日后當發(fā)驚風。后果病。迎予治之。許濃報。且泣曰。予三十六歲得此一子也。予曰。無傷。投以至圣保命丹而愈。

變蒸

變蒸非病也。乃兒長生之次第也。兒生之后。凡三十二日一變。變則發(fā)熱?;杷蝗?。

非病也??秩瞬恢?。誤疑為熱而汗下之。誅罰無過。名曰大惑?;蛘`以變蒸得于胎病中者。

或曰。兒之生也。初無變蒸。既生之后。當以三十二日一變。至于三百八十四日之后。又無變者。何也。曰。初無變蒸者藏諸用。陰之闔也。中有變者顯諸仁。陽之斗也。終無變者。

陰陽闔辟之機成。故不復蒸也。故兒之初生。語其皮肉。則未實也。語其筋骨。則未堅也。

語其腸胃。則谷氣未充也。語其神智。則未發(fā)開也。只是一塊血肉耳。至于三百八十四日。

然后臟腑氣足。經(jīng)絡脈滿。谷肉果菜。以漸而食。方成人也。

或曰。變蒸之日。必以三十二日者。何也。曰。易傳云。之為易。易者。變易也。不易。不足以見天地生物之心。人有五臟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經(jīng)絡。腑屬陽以配陽卦三十二。

臟屬陰以配陰卦三十二。取其一臟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變。六十四日一大變。陽卦之爻。一百九十二。合歲并閏月。凡三百八十四爻。所以變蒸一期之日。三百八十四。以應六十四卦爻之數(shù)也?;蛟?。三十二日一小變。六十四日一大變。所生者何物也。所生之物。亦有說歟。曰。形既生矣。復何生也。所生者。五臟之知覺運動也。故初生三十二日一變。生足少陰腎癸水。腎之精也。六十四日二變。生足太陽膀胱壬水。而腎與膀胱一臟一腑之氣成矣。此天一生水也。水之精為瞳子。此后始能認人矣。九十六日三變。生手少陰心丁火。一百二十八日四變。生手太陽小腸丙火。而心與小腸一臟一腑之氣足矣。此地二生火也。火之精為神。此后能嬉笑矣。一百六十日五變。生足厥陰肝乙木。一百九十二日六變。生足少陽膽甲木。而肝與膽一臟一腑。受氣足而神合矣。此天三生木也。木之精為筋。此后能坐矣。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手太陰肺辛金。二百五十六日八變。生手陽明大腸庚金。而肺與太陽一臟一腑之氣足矣。此地四生金也。金之精為聲。此后始能習人語矣。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足太陰脾己土。三百二十日十變。生足陽明胃戊土。乃脾胃一臟一腑之氣足矣。此天五生土也。土之精為肉。脾胃主四肢。此后能匍匐矣。三百五十二日十一變。生手厥陰心包絡。三百八十四日十二變。生手少陽三焦配腎。腎主骨髓。自此能坐能立能行矣。變蒸已足。形神俱全矣。正如蠶之眠。不如是不足成人矣。凡一變之過。則筋骨手足以漸而堅。知覺運動以漸而發(fā)。日異而月不同。曰變者。變易也。曰蒸者。發(fā)熱也。祖訓云。變蒸雖是胎病。非胎熱胎毒可比矣。此少陰生長之氣。發(fā)育萬物者。兒之強者。雖有是病不覺。氣弱者始見。如變后形體漸長。知識漸增。反為無病兒也。故無治也。古方黑子散。姑置之可也。其間或有未及期而發(fā)熱者?;蛴凶冞^熱留而不除者。抑有他故。須詳察之。如昏睡不乳。則不須治。

待其自退。

變蒸兼證

變蒸之時。有外感風寒者。宜發(fā)散。惺惺散主之。按摩法亦可用也。有內(nèi)傷乳食者。宜導。胃苓丸生之。輕則節(jié)之可也。有被驚嚇及客忤者。安神丸至圣保命丹。如變蒸而后發(fā)病。以治病為主。慎勿犯其胃氣??人?。甘草桔梗湯加阿膠。吐瀉。理中湯加藿香葉。驚風。

琥珀抱龍丸。瀉青丸。導赤散。如受病后而變蒸。以養(yǎng)正補脾為主。錢氏異功散加對病之藥。惺惺散。四君子湯加蘇葉。加防風。

湖廣按察司憲長。有子九月發(fā)熱??质嵌徽?。差人來取予。往視之。非痘。是變蒸也。

。何以辨之。予曰。以日計之。有當變蒸之期。以證察之。亦無痘疹之癥。公問。痘何證也。予曰。痘者五臟之液毒也。故五臟各見一證。呵欠驚悸心也。項急頓悶肝也??人試娞绶我病M聻a昏睡脾也。身體皆涼腎也。今公子無之。知非痘。乃變蒸將退也。次日果安。公喜曰。汝術(shù)甚精。贈以白金五兩。應付而歸。

本縣胡正瞿。有子二月。發(fā)熱不乳。予見之。雖似變蒸非變蒸。時乳母皆肥健。必因傷乳發(fā)熱也。令損之。次日熱退而安矣。

急驚風證

臍風發(fā)搐者難治。

初生月內(nèi)。非臍風證。發(fā)搐者。此胎驚也。宜至圣保命丹。金銀磨水送下。

或用全蝎一枚。薄荷葉包。炙為末。朱砂末三分和勻。豬乳調(diào)服。

常發(fā)者。名胎癇。不可治也。如變蒸發(fā)熱甚。發(fā)搐者。只用導赤散瀉青丸主之。效。

瘡疹未出發(fā)搐者。此吉兆也。宜用導赤散煎調(diào)朱砂服之。效?;?qū)㈧v發(fā)搐者。兇兆也。

氣攻心。宜急解救之。用真牛黃腦子各一分朱砂末五分和勻。豬尾尖血和丸小粟粒大。每一丸。燈草煎湯化下。

丹瘤發(fā)搐。視其先后何如。先發(fā)丹后發(fā)搐者不治。此胎毒自外入里也。先發(fā)搐后發(fā)丹。

此名驚丹可治。此胎毒自內(nèi)而外也。宜用大連翹飲主之。

連翹(一錢)瞿麥(一錢)滑石(一錢)車前子(一錢)大力子(一錢炒)赤芍(一錢)木二錢)荊芥穗(一錢)蟬蛻(一錢)上為細末。再加大黃。燈心水煎。

蟲疥浸淫瘡入腹。發(fā)搐。難治。急用雄黃解毒丸。升麻煎湯下。瘡再發(fā)。兒搐止者吉。

發(fā)搐。視其病之新久。如初咳嗽時。痰盛氣促。連聲不止。而不能治。發(fā)搐者。宜葶藶丸。

蘇葉煎湯下。利去其痰。咳止搐亦止矣。如久嗽不止者難治。宜用小阿膠散。服五分至一錢。煎去渣灌下。如發(fā)搐后變嗽者。此風邪入肺也。宜人參荊芥散再發(fā)之。

陳皮(去白)荊芥穗桔梗半夏桂枝細辛木通甘草(炙)杏仁(去皮尖)上各等分。水煎姜引。

泄痢發(fā)搐。如先吐瀉。或痢疾久不止。以致脾胃虛弱者。此慢驚風也。難治。如先發(fā)搐發(fā)泄痢者。此因發(fā)搐之時。多用利驚下痰之藥?;蚨嘤煤疀鲋?。傷其胃氣。泄痢不止。宜補澀之。錢氏異功散。加木香砂仁肉豆蔻訶子肉為末。山藥粉糊丸。米飲水調(diào)之。

瘧疾發(fā)搐。瘧作熱時發(fā)搐者。此宜截去其瘧。瘧止搐亦止矣。小柴胡湯加常山檳榔烏梅日服。以截其瘧。發(fā)過服辰砂五苓散。以定其搐。神效。如發(fā)搐后變瘧者。此脾風之證也。

宜平瘧?zhàn)B脾丸主之。

蘄水李中庵。吾婿也。一兒未周歲。因傷食發(fā)瘧。間一日一發(fā)。在子丑時。瘧發(fā)搐亦發(fā)發(fā)時切牙呻喚。大便黃綠。努黃而出。用口吮母口。得乳即止。瘧后汗出心下跳。腹中鳴。

退后頂上有小熱。其父母愛惜之心。瘧退搐退。則喜而稱愈。瘧搐俱發(fā)。則憂懼不勝。其母又不禁口。病未十日成疳矣。面色白。囟陷發(fā)疏。兒漸羸瘦,請予治之。予曰。此兒先受暑濕。暑則為瘧。濕則為痰。又傷飲食。助其暑濕之邪。暑則傷心。濕則傷脾。暑生熱。濕生痰。脾土一衰。肝木隨旺。瘧曰食瘧。疳曰食疳。當從虛治。且大哭手撤。皆肝膽之病。

子時屬膽。切牙者心肝俱熱也。肝木心火。子母病也。大叫哭者。肝病也。呻喚者。腎病也。腎水肝木。母以子病也。肝者厥陰風木也。心跳者。少陰君火也。水火相搏。則內(nèi)作搐。

故大便努黃而出。用口吮母之口。此內(nèi)熱作渴也。兒口不能言。得乳自解。汗出者。初發(fā)之時。邪氣拂郁。及其退而有汗。此真氣外泄也。故治瘧之法。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要無汗。養(yǎng)正為主。此兒汗泄于外。便泄于內(nèi)。心下跳。腹中鳴。皆火盛證也。肝膽從火治。此其法也。退后頂熱。兒頂出顛。亦厥陰肝經(jīng)之脈也。予制一方兩治之。于平疳止搐方中加治疳之藥。于補脾消瘧方中。加止搐之藥。調(diào)理五日。瘧搐俱止。兒亦漸肥。而疳瘦除矣。附其方于下。其平疳止搐加減于當歸龍薈丸。用歸身人參炙甘草柴胡川芎各一錢。青皮蘆薈木香各七分。膽草酒洗梔仁各五分。半夏大者三個。一本有黃芩陳皮神曲糊丸黍米大。

每服二十五丸。寅卯時竹葉煎湯下。治瘧補脾。加味參苓白術(shù)散。人參黃蜜炙歸身九肋鱉甲使君子白芍藥酒炒各一錢。炙甘草青皮去白各八分。濃桂澤瀉木香夜明砂柴胡各五分。陳皮七分。一本有干蟾蓮肉共碾末。山藥糊丸粟米大。每服三十丸。巳戌二時服。炒米湯下。

乳母服加味四物湯。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黃柴胡升麻麥門冬木通黃芩酒炒桔梗各五分。薄荷葉七分。燈草水煎服。

急驚風變證

急驚風變成癇者。此心病也。心主驚。驚久成癇。蓋由驚風既平之后。父母玩忽。不以。使急痰停聚。迷其心竅?;蛞辉乱话l(fā)?;虬肽暌话l(fā)。或一年一發(fā)。發(fā)過如常。近年可治。

久則不可治矣。宜服如神斷癇丸治之。

黃連(五錢)白茯苓(三錢)石菖蒲(三錢)膽星(一錢)珍珠(一錢)鐵花粉(一錢)朱砂(飛三錢)甘遂(五分)上為細末。粟米粉煮糊。入豬心血三枚同杵勻。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取心一枚。切開兩片。入藥在內(nèi)。線扎定。水煮熟。分三服。本湯送下。

一兒三歲。病驚風后。未服豁痰安神之藥。自后成癇。每發(fā)之時。面色青黑。兩目連札如嚼物。涎出于口?;柩F偷?。當欲發(fā)之狀。即以手探其口中。以吐其涎。如此調(diào)理。至七歲不作矣。

一兒四歲。病驚已絕。予用針刺其涌泉一穴而醒。自此驚已不發(fā)。予謂其父曰。此驚雖。未服豁痰之藥。若不早治??职l(fā)癇也。父母不信。未及半年。兒似痰迷。飲食便溺。皆不知也。時復昏倒。果然成癇病。其父來訴曰。不信先生之言。誠有今日之病。愿乞醫(yī)治。不敢忘報。予乃問其子。爾病發(fā)時。能自知乎。子曰。欲昏則發(fā)。乃作錢氏安神丸加膽草服之。教其父曰。爾子病將發(fā)時。急掐兩手合谷穴。如此調(diào)治。一月而安。

急驚風成癱者。肝主風。風淫末疾。故驚風之后。有手足癱瘓而不能舉者。此血虛不能養(yǎng)筋故也。宜地黃丸加當歸牛膝川獨活肉桂為丸服之。

一女子十四歲。病驚風后。右手大指次指。屈而不能伸。醫(yī)用羌活防風天麻全蝎僵蠶蟬諸風藥治之。病益甚。予嘆曰。彼庸醫(yī)也。不知手足不隨。血虛也。伸而不能屈者。筋弛長也。屈而不能伸者。筋短縮也。皆血虛不能養(yǎng)筋之證也。手大指者。太陰肺經(jīng)之所主。手次指者。陽明大腸之所主。肺與大腸皆屬燥金。此血燥之象也。一切風藥助風生燥。故血轉(zhuǎn)虛而病轉(zhuǎn)盛??谑谝环健S命S人參天麥門冬生熟地黃當歸各等分。官桂減半為引經(jīng)。橫行手指之端。共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一丸。食后湯化下。

一小兒驚風后。右手僵硬。五指拳曲。不能舉物。兼口角流涎。語言謇澀。予曰。此脾有濕痰。脾不足而肝木乘之。不可治也。

原標題:幼科發(fā)揮
上一篇:幼科類萃下一篇:幼科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