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文化 > 民族醫(yī)藥
分享到:

朝醫(yī)學的理論體系

朝醫(yī)藥是以“天、人、性、命整體觀”為理論指導,以“四維之四象”結(jié)構(gòu)為主要形式,以辨象論治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門獨特的醫(yī)藥學體系。


朝鮮民族四象醫(yī)學主要包括天、人、性、命整體觀,陰陽論,四象人論,臟腑論,病因?qū)W,病理學和預防保健說等內(nèi)容。


一、天、人、性、命整體觀

天、人、性、命整體觀是闡述人與自然、社會之間關(guān)系的學說。人生存在自然界,并形成了社會。人與自然、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東醫(yī)壽世保元》中已明確闡述了“天、人、性、命”之間的整體觀?!疤臁笔侵溉松娴淖匀画h(huán)境,即“地方”、“天時”;社會條件,即“世會”、“人倫”。自然和社會是人賴以生存的條件,自然和社會的運動變化也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出現(xiàn)與之相應的人體的機能性、器質(zhì)性或心理性反應,人通過對“居處”、“黨與’’、“交遇”和“事務”的整治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存、繁衍條件,這就是《東醫(yī)壽世保元》所謂的“事務克修也,交遇克成也,黨與克整也,居處克治也”。至于怎樣整治人體生存繁衍的環(huán)境條件和社會因素,《東醫(yī)壽世保元》認為“性以慧覺”,“命以資業(yè)”,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指明了“有慧覺則生”,“有資業(yè)則生”。只有“慧覺”才能認識極蕩之天時,極大之世會,極廣之人倫,極邈之地方,達到克修事務,克成交遇、克整黨與、克治居處的目的,使人體適應自然和社會的變化繼續(xù)生存下去?!稏|醫(yī)壽世保元》強調(diào)人的耳、目、鼻、口四器官對認識過程的重要性,指出“人之耳目鼻口觀于天也,天知也?!薄岸犔鞎r,目視世會,鼻嗅人倫,口味地方”,就是說耳目鼻口是認識客觀世界的途徑和源泉,并通過這種認識過程使天和人、性和命連結(jié)成統(tǒng)一的整體。


在敘述天、人、性、命關(guān)系時認為:“大同者天也,各立者人也”,“博通者性也,獨行者命也”,“天時大同也,事務各立也;世會大同也,交遇各立也;人倫大同也,黨與各立也;地方大同也,居處各立也?!边@就明確了綱目關(guān)系,即講明了綱舉目張的道理,又強調(diào)了能動作用,進一步指明了改造自然和社會是治本的根本措施,而要發(fā)揮人的能動作用,“存其心,養(yǎng)其身”,“修其身,立其命”,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措施。


天、人、性、命整體學說對指導醫(yī)療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揭示了病因?qū)W基本理論,即自然界引起的脾胃水谷、風寒暑濕為病;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心之愛惡所欲,喜怒哀樂偏著”也可致病。二是指導診療,即以社會因素所引起的喜怒哀樂的性情變化規(guī)律,指導辨象論治的診療過程。三是指導預防保健,即“簡約得壽,勤干得壽,警戒得壽,聞見得壽”,“懶怠減壽,嬌奢減壽,貪欲減壽”,“好賢樂善,天下之大藥也”,指出了自我預防保健的基本途徑。


二、陰陽論


陰陽論是朝醫(yī)學基礎(chǔ)理論的哲學依據(jù)。以“太極生兩儀”,“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四象生焉”的哲學理論為指導,解釋宇宙一切事物的變化,說明人的生理、病理,指導臨床實踐。陰陽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的法則,也是朝醫(yī)學辨象論治的根本原則。朝醫(yī)學認為“天生萬物,有物有則,人形物也,人性則也,以人形其人性,有物有則,一而不二者謂之太極”,“性有性用,性用知也,形有形用,形而行也,一知一行,一生一成,易簡相得者謂之兩儀”。這就是人體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的根源,人的一切組織器官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稏|醫(yī)壽世保元》稱:“太少陰陽之臟局短長陰陽之變化也”。朝醫(yī)學根據(jù)這一陰陽變化理論,把人分為太陽人、太陰人、少陽人、少陰人,指出辨象來之陰陽,正確的辨象首先要分清陰陽,才能抓住體質(zhì)的本質(zhì)。又稱:“哀怒之氣陽,順而上升;喜樂之氣陰,順而下降”,“上升之氣過多則下焦傷,下降之氣過多則上焦傷”,說明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過程是哀怒之氣和喜樂之氣、上升之氣和下降之氣陰陽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統(tǒng)一的協(xié)調(diào)過程,盡管疾病的發(fā)生及病理變化復雜多樣,但都可用陰陽變化來概括說明。還說:“哀怒相成,喜樂相資”,“哀性極則怒情動,怒性極則哀情動”,認為陰與陰、陽與陽之間具有相資相成的關(guān)系,提出不同個體陰陽多寡的天稟相對穩(wěn)定的理論,把人分成幾類:過偏于陽者為太陽人,過偏于陰者為太陰人,少偏于陽者為少陽人,少偏于陰者為少陰人。認為:“肺大肝小者名曰太陽人,脾大腎小者名曰少陽人,肝大肺小者名曰太陰人,腎大脾小者名曰少陰人”,臟器大小,陰陽偏盛偏衰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調(diào)整陰陽,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就是治療疾病的過程,所以“大者瀉之,小者補之”是朝醫(yī)學的基本治療原則。


三、四象人論


四象人論是朝醫(yī)學四象學說的基本理論和內(nèi)容,是其辨象的依據(jù)。《東醫(yī)壽世保元》稱:“《靈樞》書中有太少陰陽五行人論,而略得外形,未得臟理,未盡精究也”,“余生于醫(yī)學經(jīng)驗五六千載后,因前人之述,偶得四象人臟腑性理,著得一書名曰壽世保元”,“太少陰陽之短長變化,一同之中有四偏”,這就是“人稟臟理有四不同”,即太陽人肺大肝小,太陰人肝大肺小,少陽人脾大腎小,少陰人腎大脾小。人的臟局出現(xiàn)“四偏”,除“天理之變化外”,喜怒哀樂性情起著決定作用,即“太陽人哀性遠散而怒情促急,哀性遠散則氣注肺而肺益盛,怒情促急則氣激肝而肝益削,太陽之臟局所以形成于肺大肝小也;少陽人怒性宏抱而哀情促急,怒性宏抱則氣注脾而脾益盛,哀情促急則氣激腎而腎益削,少陽之臟局所以形成于脾大腎小也;太陰人喜性擴張而樂情促急,喜性擴張則氣注肝而肝益盛,樂情促急則氣激肺而肺益削,太陰之臟局所以形成于肝大肺小也;少陰人樂性深確而喜情促急,樂性深確則氣注腎而腎益盛,喜情促急則氣激脾而脾益削,少陰之臟局所以形成于腎大脾小也”,這是因為肺氣“直而伸”,與哀性相互應,哀性則遠散;脾氣“栗而包”,與怒性相互應,怒性則宏抱;肝氣“寬而緩”,與喜性相互應,喜性則擴張;腎氣“溫而畜”,與樂性相互應,樂性則深確。同時,樂情之陰氣逆動則損傷陽臟之脾;怒情之陽氣逆動則損傷陰臟之肝;哀情之陽氣逆動則損傷陰臟之腎;喜情之陰氣逆動則損傷陽臟之肺。這樣一“盛”一“削”,使人的臟局出現(xiàn)“四偏”。


《東醫(yī)壽世保元》又描述了四象人的性氣和情氣,稱:“太陽之性氣恒欲進而不欲退;少陽之性氣恒欲舉而不與措;太陰之性氣恒欲靜而不欲動;少陰之性氣恒欲處而不欲出”,“太陽之情氣,恒欲為雄而不欲雌;少陰之情氣,恒欲為雌而不欲雄;少陽之情氣,恒欲為外勝而不欲內(nèi)守;太陰之情氣,恒欲為內(nèi)守而不欲外勝?!碧柸恕捌湫员惚闳弧?,少陽人“其性恢恢然”,太陰人“其性卓卓然”,少陰人“其性坦坦然”。這就使人的性情和性情對臟局促成的“四偏”成為辨象診斷的依據(jù)。《東醫(yī)壽世保元》還對性情在病因和保健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理論依據(jù),稱:“怒極者,怒之不勝,悲哀動中則肝魂亂也;哀極者,哀之不濟,忿怒激外則腎志亂也;喜極者,喜之不服、侈樂無厭則脾靈亂也;樂極者,樂之不成,則喜好不定,則肺意亂也”,“太陽人恒戒暴怒深哀,少陽人恒戒暴哀深怒,太陰人恒戒浪樂深喜,少陰人恒戒浪喜深樂。


四、臟腑論


朝醫(yī)藥對人體臟腑提出“五臟之心,中央之太極,五臟之肺脾肝腎四維之四象”的觀點,用以解釋人體臟腑所在部位及其生理功能。朝醫(yī)學把人體臟腑所在部位劃分為四焦,臟分為四臟,腑分為四腑,水谷之氣分為四氣,營衛(wèi)物分為四海,全身組織器官歸類為四黨與。


四焦:就是把人的臟腑所在部位劃分成上焦、中上焦、中下焦、下焦?!稏|醫(yī)壽世保元》稱:“肺部位在頜下背上,胃脘部位在頜下胸上,故背上胸上以上謂之上焦;脾部位在膂,胃部位在膈,故膂膈之間謂之中上焦;肝部位在腰,小腸部位在臍,故腰臍之間謂之中下焦;腎部位在腰脊下,大腸部位在臍腹下,故脊下臍下以下謂之下焦。


四臟:即肺、脾、肝、腎。肺位為頜下背上,屬上焦;肺以呼,呼出體內(nèi)之濁氣,出于耳成,入于頭腦而成膩海,“膩海者,肺之根本也”,是構(gòu)成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肺氣值而伸,有上升之力,是哀性之源;肺與胃脘、耳、頭腦、皮毛結(jié)為一群,稱作“肺之黨”。脾位為膂,屬中上焦;脾以納,出納水谷之府庫;脾充氣,“膜海者,脾之根本也”,通過氣促進人體機能;脾氣栗而包,有橫升之力;脾與胃、兩乳、目、背膂、筋結(jié)為一群,稱作“脾之黨”。肝位為腰,屬中下焦,肝以吸,吸收液之門戶;肝充血,“血海者,肝之根本也”,肝所貯存的血液是構(gòu)成人體肌肉的基本物質(zhì);肝氣實而緩,有放降之力;肝與小腸、臍、鼻、腰脊、肉結(jié)為一群,稱作“肝之黨”。腎位為腰脊下,屬下焦;腎以出,以放出精;腎充精,“精海者,腎之根本也”,腎貯存的精是構(gòu)成骨骼的基本物質(zhì);腎氣“溫而畜”,有下降之力;腎與大腸、前陰、膀胱、骨結(jié)為一群,稱作“腎之黨”。


四腑:即胃脘、胃、小腸、大腸。胃脘位為頜下胸上,屬上焦,胃脘通于口鼻,故對水谷之氣起上升作用;胃位為膈,屬中上焦,對水谷之氣起停蓄作用;小腸位為臍部,屬中下焦,對水谷之氣起消導作用;大腸位為臍腹下,屬下焦,對水谷之氣起下降作用。


四氣:即溫、涼、寒、熱。是制造津、膏、油、液四大營衛(wèi)物的基本要素。《東醫(yī)壽世保元》稱:“水谷自胃脘而入于胃,自胃而入于小腸,自小腸而入于大腸,自大腸而出于肛門者;水谷之氣多數(shù)停畜于胃,而熏蒸為熱氣,消導于小腸而平淡為涼氣,熱氣之輕清者上升于胃脘而為溫氣,涼氣之質(zhì)重者下降于大腸而為寒氣”。


四海:即津、膏、油、液。朝醫(yī)學認為,水谷的溫涼寒熱“四氣”在體內(nèi)開始演化,第一階段生成津、膏、油、液四大營衛(wèi)物,經(jīng)過前四海(津海、膏海、油海、液海)進入第二階段,生成神、氣、血、精四大氣血物,經(jīng)過后四海(膩海、膜海、血海、精海)維持有機體各個器官的正常活動。它們的生成、循環(huán)與功能是“津”,由“水谷溫氣自胃脘而化津,入于舌下為津海,津海者津之所舍也;津海之清氣出于耳為神,入于頭腦而為膩海,膩海者神之所舍也”;功能是“津海之清氣充滿于上焦為神”;“津海之濁滓補益胃脘”;“津海藏意”;“膩海之清汁入于肺,以滋肺元”;“膩海之濁滓則頭以直伸之力,鍛煉之而成皮毛”;“膩海藏神”。“膏”由“水谷熱氣自胃而化膏,入于膻間兩乳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也,膏海之清氣出于目而為氣,入于背膂而為膜海,膜海者氣之所舍也”,功能是“膏海之清氣充滿于中上焦為氣”;“膏海之濁滓補益胃”;“膏海藏慮”;“膜海之清汁入于脾,以滋脾元”;“膜海之濁滓則手以能收之力,鍛煉之而成筋”;“膜海藏靈”?!坝汀保伞八葲鰵庾孕∧c而化油,入于臍為油海,油海者油之所舍也;油海之清氣出于鼻而為血,入于腰脊而為血海,血海者血之所舍也”;功能是“油海之清氣充滿于中下焦為血”;“油海之濁滓補益小腸”;“油海藏操”;“血海之清汁入于肝,以滋肝元”;“血海之濁滓則腰以寬放之力,鍛煉之而成肉”;“血海藏魂”?!耙骸?,由“水谷寒氣自大腸而化液,入于前陰毛際之內(nèi)為液海。液海者液之所舍也”;“液海之清氣出于口而為精,入于膀胱而為精海,精海者精之所舍也”;功能是“液海之清氣充滿于下焦為精”,“液海之濁滓則大腸以下降之力,取其濁滓而補益大腸”;“液海藏志”;“精海之清汁入于腎,以滋腎元”;精海之濁滓則足以屈強之力,鍛煉之而成骨”;“精海藏魂”。


五、病因?qū)W


人與自然、社會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人體本身也是有機整體,人體在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只有保持協(xié)調(diào)和平衡才能維持健康,如果太過和不及,就會破壞相對的平衡而發(fā)生各種疾病。《東醫(yī)壽世保元》稱:“脾胃水谷、風寒暑濕觸犯者為病”,“愛惡所欲、喜怒哀樂偏著者為病”,“嬌奢、懶怠、偏急、貪欲都減壽”;《東醫(yī)四象診療醫(yī)典》記載了飲食傷、勞役傷;《四象金匱秘方》記載了打仆傷、蟲獸傷和酒、色、毒、蟲等。概括起來,朝醫(yī)學的病因?qū)W有“”四淫”、“四情”、“四心”、“四邪惡”、“四毒”、“四傷”。


四淫:即風、寒、暑、濕?!稏|醫(yī)四象診療醫(yī)典》認為:風是空氣受寒熱影響漲縮而形成之流動而言,是自然氣候,然而一旦過激則變成無形之邪氣,成為致病之源,這就是風邪;寒則冬季之立氣,人體感寒則出現(xiàn)溫度放散,體表皮膚緊張而發(fā)熱,體內(nèi)腸胃停水難運,是為寒邪;暑指夏月相火之令,若暑邪傳入肺胃則引起汗出而喘,煩渴多言,倦怠少氣或下血發(fā)黃生斑等癥;若傳犯心包,隨血入腦則引起四肢搐溺,不省人事等癥,是為暑邪;濕是重濁有質(zhì)之邪,分為外感和內(nèi)生,因起居不慎而濕氣從皮膚傳入者曰外濕;因飲食不節(jié)而脾受損,運化失常成濕者叫內(nèi)濕。雖外感重,內(nèi)傷輕,但其重證者,外感必漸入臟腑,內(nèi)生漸進經(jīng)絡,是為濕邪。


四情:即喜、怒、哀、樂。《東醫(yī)壽世保元》稱:“愛惡所欲,喜怒哀樂偏著者為病”;“太陽人哀心深著則傷表氣,怒心暴發(fā)則傷里氣”;“少陽人怒性傷口、膀胱氣,哀情傷胃和大腸氣”;“少陰人樂性傷目、膂氣”,“喜情傷脾、胃氣”;“樂情傷脾、胃脘氣”。


四邪惡:即嬌奢、賴怠、偏急、貪欲?!稏|醫(yī)壽世保元》稱:“嬌奢減壽,懶怠減壽,偏急減壽,貪欲減壽”,是指情欲和心理因素的致病性。


四毒:即酒、色、蟲、毒。《東醫(yī)壽世保元》稱:“酒色殺人者”,“酒毒枯腸”、“色勞竭精”;《東醫(yī)四象診療醫(yī)典》稱:“酒傷即飲酒過度……如滲入經(jīng)絡則成為酒瘴”,“色傷腎則精室空虛,相火無制”,“酒色傷則氣血不足,精神圍憊”;又提出了蛔蟲和寸白蟲致??;《東醫(yī)四象金匱秘方》記載了砒石毒、金石毒、雄黃毒、輕粉毒、杏仁毒、硫黃毒、烏頭毒、狼毒毒,川椒毒、巴豆毒、蛇蟲毒、草蟲毒、牛馬肉毒、豬肉毒、狗肉毒、羊肉毒、雞肉毒、蛤蟆毒、魚蟹毒、水蛭毒、諸菜毒、煤碳毒、豆腐毒、萵苣毒等。


四傷:即飲食傷、勞役傷、打仆傷、蟲獸傷?!稏|醫(yī)四象診療醫(yī)典》稱:“人為飲食所生,飲食為脾胃所左右,因而不時的饑飽傷胃氣”,“如傷一次胃氣,則水谷之精氣不能化為陰陽行營衛(wèi),滋養(yǎng)身而百病生”;又稱:“筋與脾為一黨,勞役傷則傷脾氣”、“勞倦傷則脾生熱,內(nèi)??真陰,一身百癥便生也”;《東醫(yī)四象金匱秘方》敘述了打傷骨、打傷筋、跌打損傷、傷損瘀血、墜傷和蟲獸傷的犬咬、蚊咬、毒蜂螫、蜘蛛傷、蜈蚣傷、熊虎傷等。


四心:即怕心、懼心、不安定心、急迫心。認為這都是致病因素。


六、病理學


朝醫(yī)四象醫(yī)學認為人體不同的體質(zhì)有不同的發(fā)病機制,所患病證也各不相同。歸納起來有五種,即陰陽盛衰說、寒熱多寡說、臟器大小說、情志過不及說、六經(jīng)病癥局限說。


陰陽盛衰說:認為太陽人為過偏于陽之人,少陽人為少偏于陽之人,太陰人為過偏于陰之人,少陰人為少偏于陰之人。故陽人陽多陰少,陰人陰多陽少。四象人病理機制源于人體體質(zhì)的陰陽盛衰?!稏|醫(yī)壽世保元》認為,“少陰人雖則冷勝,然陰盛陽格,敗陽外遁則煩熱而汗多也,此之謂亡陽病也;少陽人雖則熱勝,然陽盛陰格,敗陰內(nèi)遁則畏寒而泄下也,此之謂亡陰病也”。又說“少陰人病一日發(fā)汗陽氣上升,人中穴先汗則病必愈也?!?/span>


寒熱多寡說:認為陽人尤其是少陽人是大稟多熱體質(zhì),陰人尤其是少陰人天稟多寒體質(zhì),所以陽人易得熱證,陰人易得寒證;《東醫(yī)壽世保元》稱:“古醫(yī)有言:頭無冷病,腹無熱痛,此言非也,何謂然邪?少陰人原來冷勝,則其頭痛自非熱痛而即冷痛也?!币驗樯訇柸藢俣酂狍w質(zhì),少陰人屬多寒體質(zhì),所以即使陽人得寒證也應慎用或禁用人參、附子等熱劑,陰人得熱證則應慎用或禁用石膏、大黃、芒硝、柴胡等寒涼劑。


臟器大小說:由于四象人臟局大小不同,所易患病證的病理病機也不同。太陽人“肺大肝小”,易患外感腰脊病和內(nèi)觸小腸病;內(nèi)觸小腸病包括噎膈、反胃。太陰人“肝大肺小”,易患胃脘受寒表寒病和肝受熱里熱病;胃脘受寒表寒病包括仲景桂枝湯證、寒厥證;肝受熱里熱病包括陽毒及瘟疫燥熱證、食后痞滿證及腿腳氣無力證、泄瀉、咳嗽、哮喘、胸腹痛、腹脹、浮腫、中風等。少陰人“腎大脾小”,易患腎受熱表熱病和胃受寒里寒??;腎受熱表熱病包括太陽傷風證、下焦血證、胸結(jié)核證、吐蛔證、胃家實證。大黃承氣湯證、脾約證、亡陽證、當歸回逆湯證;胃受寒里寒病包括痞證、陰毒、直中陰經(jīng)、厥證、泄瀉、瘟黃等。少陽人“脾大腎小”,易患脾受寒表寒病和胃受熱里熱?。黄⑹芎砗“ńY(jié)胸證、亡陰證、發(fā)狂譫語證、大青龍湯證、小柴胡湯證;胃受熱里熱病包括陽厥、消渴、白虎湯證、桂枝各半湯證等。


情志過不及說:情志指“四情”,即喜怒哀樂。《東醫(yī)壽世保元》認為:“哀怒之氣陽也,順動則順而上升;喜樂之氣陰也,順動則順而下降?!?、“哀怒之氣順動則發(fā)越而上升”,“喜樂之氣順動則緩安而下墜”。若“上升之氣過多則下焦傷”,“上升之氣逆動而并于上則肝腎傷”;若“下降之氣過多則上焦傷”,“下降之氣逆動而并于下則脾肺傷”。又認為“哀怒相成”,故“哀性極者怒情動,怒性極者哀情動”。如“太陽人哀極不濟則忿怒極外;少陽人怒極不勝則悲哀動中”。“喜樂相資”,故“樂性極則喜情動,喜性極則樂情動”。如“少陰人樂極不成則喜好不定;太陰人喜極不服則侈樂無厭”。這就是喜怒哀樂之氣過多則逆動,性極則情動之意。


六經(jīng)病證局限說:《東醫(yī)壽世保元》認為:“六條病證中,三陰病皆少陰人病證也;少陽病證即少陽人病證也;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則少陽人、少陰人、太陰人病證均有之,而以少陰人病證居多也。”又稱“岐伯所論巨陽、少陽、少陰經(jīng)病皆少陽人病也;陽明、太陰經(jīng)病皆太陰人病也;厥陰經(jīng)病少陰人病也”。


七、預防保健說


朝醫(yī)藥對預防保健極為重視?!稏|醫(yī)壽世保元》強調(diào)“救病千萬,以兩言決之,曰:莫如預防二字”。并從四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方法。①強調(diào)精神心理修養(yǎng)教育對疾病預防的重要性?!稏|醫(yī)壽世保元》指出:“心之愛惡所欲,喜怒哀樂偏著者為病”。又說:“天下之受病都出于妒賢嫉能,天下之救病都出于好樂善”,故曰:“妒賢嫉能,天下之多病也;好賢樂善,天下之大藥也?!睆亩岢隽思訌娂彝バ睦斫逃谋匾裕f:“幼年七八歲前,聞見未及而喜怒哀樂膠著則成病也,慈母宜保護之也;少年二十四、五歲前,勇猛未及而喜怒哀樂膠著則成病也。智父能兄宜保護之也。”“警戒而聞見則長壽?!薄ⅰ皦涯耆?、九歲前則賢弟良朋可以助之也;老年五十六、七歲前,孝子孝孫可以扶之也?!薄疤煜孪才分﹦永藙诱撸汲鲇谛猩聿徽\而知人不明也?!薄叭耸轮薏恍?,命之傾也。”“人眾,凡事不成,疾病連綿,善惡相持,其家必將敗之地,唯明哲之慈父孝子處之有術(shù)也?!雹谔岢隽怂南笕说酿B(yǎng)生之道?!稏|醫(yī)壽世保元》根據(jù)“四象”人的精神心理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太陰人察于外而恒寧靜怯心,少陽人察于內(nèi)而恒寧靜懼心,太陽人退一步而恒寧靜急迫之心,少陰人進一步而恒寧靜不安定之心。如此則必無不壽”;“太陽人恒戒怒心,少陽人恒戒哀心怒心,太陰人恒戒樂心喜心,少陰人恒戒喜心樂心,如此則必無不壽”等養(yǎng)生之道。指出心靈創(chuàng)傷對健康的危害性,并告戒受心靈創(chuàng)傷,“以刀割臟,一次大動,十年難復”。③強調(diào)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勞役得當,有規(guī)律的飲食起居,依病性的需要服用藥物方對健康有利。故《東醫(yī)壽世保元》指出:“怠慢則必夭,謹勤則必壽”,“懶怠減壽”,“勤干得壽”,“有勤干則福壽”,“養(yǎng)生之術(shù),每欲小勞,但莫大?!保瑥娬{(diào)了勞動對健康的重要性。還認為“簡約得壽”、“嬌奢減壽”、“貪欲減壽”,“饑者之腸,急于得失則腸氣蕩矣”,“饑而安饑則腸氣有守”,“故飲食以能忍饑而不貪飽”,“人可日再食、而不四、五食也,又不可即食后添食,如此則必無不壽”等等,指出了節(jié)制飲食的必要性。說:“膏粱雖則助味,常食則損味;羊裘雖御寒,常著則攝寒,故膏粱、羊裘猶不可以常食常著”?!熬粕敊?quán),自古所戒,謂之四堵墻而比之牢獄,非但一身壽夭,一家禍福之所系也?!边€指出:“衣服以能耐寒而不貪溫”,提出了酒色對健康的危害和平素鍛煉對身體的益處以及嬌奢生活對健康的危害。對于藥物的服用,《東醫(yī)壽世保元》指出:“有病者,可以服藥,無病者,不可以服藥;重病可以重藥,輕病不可以重藥;若輕病好用重藥,無病者好服藥,臟器脆弱,益招病矣”,“常服藥之有害,則反為百倍于全不服藥之無利也”,“有病者,明知其證則必不可不服藥;無病者,雖明知其證,必不可服藥,歷觀于世之服阿片煙、水銀、山參、鹿茸者,屢服則無不促壽者”,明確地闡明了用藥的科學道理以及亂用藥對健康的危害。④強調(diào)醫(yī)學知識的普及對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稏|醫(yī)壽世保元》說:“萬室之邑,一人陶則器不足也;百家之村,一人醫(yī)則活人不足也,必廣明醫(yī)學,家家知醫(yī),人人知病,然后可以壽世保元”。

原文標題:朝醫(yī)學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