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時節(jié)的氣候特點如下。
(1)高溫酷熱:“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年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份的極端最高氣溫統(tǒng)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qū)7月份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xiàn)在7月下旬,而絕大部分省區(qū)8月份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出現(xiàn)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xiàn)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大暑時期。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guī)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2)臺風:“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痹娙岁懹涡蜗蟮孛枋隽伺_風襲來時的壯觀景象。在熱帶氣旋家族中,強熱帶風暴和臺風的破壞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們理所當然地為夏季天氣舞臺上的主角。
(3)長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溫伏旱:大暑節(jié)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qū)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當然最熱的“火爐”要屬新疆的“火焰山”——吐魯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氣溫常在401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詩人肖雄在他的(西疆雜述)詩集中寫道:“試將面餅貼之磚壁,少頃烙熟,烈日可畏?!庇纱丝梢姡盎鹧嫔健钡拿婪Q的確名不虛傳。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xiàn)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xù)出現(xiàn)長時間的高溫天氣,會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這樣的農諺:“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可見,高溫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條件,伏旱區(qū)持續(xù)的大范圍高溫干旱的危害有時大于局地洪澇。除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需要防旱外,陜甘寧、西南地區(qū)東部、特別是四川東部、重慶等地也要防旱。
實際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一兩場臺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xiàn)大范圍伏旱。
(4)“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關鍵期:所謂“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qū)如華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黃淮地區(qū)(山東、河南)、東北南部及位于黃土高原的陜、甘、寧部分地區(qū),在此期間的暴雨天氣相對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為防汛關鍵期的代名詞了。
這期間,北方地區(qū)時常濕熱難當,只有當北方冷空氣與南方或東部海上輸送來的暖濕氣流配合默契時,出現(xiàn)一兩場像樣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氣。暴雨往往給這些地區(qū)的農作物補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時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及過量的雨水,往往會形成局地洪澇和泥石流災害。
一般說來,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shù)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xiàn)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前后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xiàn),因為較高的氣溫有利于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華南西部入伏后,光、熱、水都處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
華南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xiàn),不僅會限制光熱優(yōu)勢的發(fā)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舂作物的不利影響,為了抗御伏旱,除前期要注意蓄水外,還應該根據華南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以趨利避害。
炎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凈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贊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